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964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岩矿石吸收系数是钻孔电磁波法解决地质问题的重要的物性参数。岩矿石有无吸收系数的差异,是开展钻孔电磁波法能否奏效的前提.了解岩矿石的吸收系数可对钻孔电磁波法的透距和分辨力作出估计,并可为钻孔电磁波的反演解释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不但给出了岩矿石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也给出了室内岩矿石标本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和野外实测岩矿石吸收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北京市春夏季大气气溶胶的单颗粒分析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北京市2000年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样品5个,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约2500个。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期间,矿物尘是最主要的颗粒物种类,非沙尘期间,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检出矿物尘和含硫颗粒物。夏季随着颗粒物污染的加重,含硫颗粒物的数目百分数增加。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特征。重点讨论了Ca-S颗粒、K-S颗粒和Ca-K-S颗粒三类典型含硫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数目可观的Ca-K-S颗粒以及其他硫酸盐颗粒的生成与相对湿度和云量等气象条件相关,这些颗粒物可能是云中过程的产物。减少SO2排放,减少含硫颗粒物,对于控制北京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基于FY3A/MERSI资料分析广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玉娇  胡猛  林楚勇  曹静 《气象》2016,42(1):61-66
利用国产极轨气象卫星FY3A的MERSI AOD产品分析2010—2013年广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MERSI AOD产品与地面太阳光度计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2,其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12,均方根误差为0.15,数据精度可满足研究需要;从AOD的空间分布看,珠三角西翼东翼山区五市,其中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为广东省AOD均值最高的地区,梅州市、河源市为广东省AOD均值最低的地区;从AOD的时间分布看,2010—2013年间,AOD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年为拐点,与此同时,AOD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为AOD高值期,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34.
姚青  刘敬乐  韩素芹  樊文雁 《气象》2016,42(4):443-449
利用天津城区2009-2014年春节期间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重点分析2013和2014年春节期间气溶胶污染特征,探求燃放烟花爆竹以及气象条件对春节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春节期间PM_(2.5)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发生在除夕夜间;持续雾霾天气条件下燃放烟花爆竹,造成2013年除夕夜间PM_(2.5)质量浓度峰值达到1240μg·m~(-3),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2014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量有所减少,加之空气扩散条件较为有利,PM_(2.5)质量浓度显著低于2013年;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燃放烟花爆竹期间气溶胶数浓度水平与严重雾-霾天气相当。  相似文献   
35.
针对HJ-1卫星CCD数据,利用改进的暗像元法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再利用反演的AOD对其进行大气校正。将反演的气溶胶与地基太阳光度计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当反演的AOD值大于0.2时,反演值与地基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4,符合MODIS业务化反演AOD的精度要求。再将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带入6S辐射传输模型中,对HJ-1卫星CCD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HJ-1卫星CCD数据大气校正的精度,更好地复原地物的真实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36.
刘小力  王琪洁  张勇  梁忠壮 《测绘科学》2016,41(4):55-60,82
针对使用6S模型中标准气溶胶模型进行大气辐射校正时结果较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使用实测气溶胶模型代替其进行计算。利用AERONET数据产品分析了香河、榆中等部分站点的气溶胶成分及其区域性分布特点,证明了中国气溶胶的成分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并对6S模型中标准气溶胶模型与香河地基观测气溶胶光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使用不同的气溶胶模型校正Landsat5TM影像,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气溶胶数据进行大气辐射校正结果较优。  相似文献   
37.
通过比较EMAC模式模拟结果和卫星观测结果证实了模式的可信性,进而利用模拟结果分析研究了2010~2012年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气溶胶组分中,沙尘、水溶性气溶胶和气溶胶中液态水是高原的主要消光物质,三者年平均消光占比分别为0.27、0.20和0.49。2011年夏季纳布罗火山爆发,高空气溶胶消光在海拔14 km以上显著增强。青藏高原气溶胶在大气顶和地表的直接辐射强迫分布总体上由北向南递减,沙尘气溶胶在高原北部边缘大气顶产生正辐射强迫,气溶胶大气层直接辐射强迫对大气有增温效应,主要出现在沙尘含量高的地区。此外,受纳布罗火山爆发的影响,平流层气溶胶在2011年秋、冬季产生了明显较强的负辐射强迫,相比于无火山爆发的2010年和 2012年,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气溶胶负辐射强迫在2011年秋季和冬季分别增加了55.50%和52.38%。  相似文献   
38.
近年随着长春地区冬季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已成为长春地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遥感技术与污染物模型相结合是近年来预报空气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2015—2016年长春市冬季雾霾天气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获取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长春市地表PM2.5浓度值,得到长春市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图,并分析长春市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AOD反演的PM2.5浓度值作为数据同化资料,对长春市地表PM2.5浓度值进行预报,预测结果令人满意。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同化与遥感信息技术结合进行雾霾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为雾霾反演的数据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39.
利用2009-2018年桂林大气成分站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PM_(10)、PM_(2.5)、PM_1统计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桂林ρ(PM_(10))、ρ(PM_(2.5))、ρ(PM_1)年平均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12-2014年,年平均值相对较高,自201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一年中月变化基本呈冬高夏低的正V字型分布,月平均峰值出现在1月,谷值出现在7月。质量浓度小时平均值从数值上呈现出冬春秋夏的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ρ(PM_(2.5))/ρ(PM_(10))、ρ(PM_1)/ρ(PM_(10))、ρ(PM_1)/ρ(PM10_(2.5))介于60%-93%之间,说明全年可吸入颗粒物中细粒子占大多数。桂林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月平均分布规律可能与天气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日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2)桂林ρ(PM_(10))、ρ(PM_(2.5))和ρ(PM_1)与日均气温、日均湿度、日降水量、日均风速显著负相关,与日均气压显著正相关。中雨及大雨、暴雨可明显稀释污染物的浓度,细颗粒物易被雨水冲刷清除。2级以上的风力对于污染物有一定的驱散作用,尤其粗颗粒物下降的程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40.
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对区域环境、气象与辐射收支都有巨大影响,精确的气溶胶吸湿特性观测对描述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以及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环境影响,拓展卫星气溶胶产品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能见度、相对湿度)和空气质量观测(PM2.5浓度,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浓度)相结合的气溶胶吸湿增长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区气溶胶吸湿特性的时空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沿海的温州瓯海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最高,长三角典型城市环境的杭州和睦小学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次之,而地处较为洁净内陆的衢州实验学校站的吸湿增长能力最低。在时间变化中,同一站点不同湿度条件的吸湿增长变化趋势相同,温州瓯海站的吸湿性变化最为剧烈,杭州和睦小学站的吸湿性变化次之,衢州实验学校站变化较为平缓。本研究表明,浙江地区的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基于本方法能够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描述气溶胶的吸湿增长特性,为有限的精密观测提供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