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998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南京1992年10月份小球实测风、温、露点等资料(2000m以下各高度),计算了相应高度处的θ、q和K值,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发现,在比较稳定的变性冷高控制的天气系统和少云天气条件下,边界层气象要素的铅直分布和日变化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相当的规律性;而且在相似的天气形势下,边界层结构具有基本的相似性。这些实例的结果,无疑充实了边界层的观测事实和研究内容,对边界层的模拟预报也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永暑礁夏季风期间海气要素的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1989年夏季(5—8月)的海气要素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得出气象要素变化普遍存在30—40天和15.38天两种低频波;对于这两种低频波,海平面气压与海面风速两要素有显著的相关,风速的变化落后于气压0.34天(30—40天振荡)和0.68天(准双周振荡);低云量与风速也有显著的相关,30—40天振荡风速落后于低云量0.86天,准双周振荡风速超前于云量0.37天。表层水温也具有准双周振荡规律,与低云量有显著相关,且落后低云量0.47天。  相似文献   
103.
魏文秀 《气象》1992,18(6):34-36
本文介绍用微机作固定站点插值的方法。此法可在系统建立时,就选择出每一个站的最佳插值站,使由插值站点的选择造成的插值误差尽可能小,并且可以事先计算出插值系数,待插值时调用,因而缩短了插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钟永新 《贵州气象》1995,19(5):34-35
目前地面气象观测是以精确数学及经典二维逻辑作导向的。本文通过模糊集合率揭示地面气象观测的模糊性,结合模糊逻辑出处理模糊气象要素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破坏性地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国钧  谭天明 《地震研究》1993,16(2):148-155
本文认为云南破坏性地震与降水和地面气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雨季,震中位于发震前一月内降水分布高值中心附近,发震前半月内震中均有中雨以上的降水出现,且其中出现大~暴雨的概率为60%,发震前一月内震中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偏高,震前半月内地面平均气温距平值的高值中心总是位于震中附近。而在干季则恰恰与此相反,即震中位于降水分布低值区,发震前后降水都很少,震中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偏低,震前半月内地面平均气温距平值的高值中心总是位于震中下风方向约120km处。这些结果对提高震前短期预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极值理论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极值理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例如,研究洪水的统计规律和洪水预报,研究地震活动性等。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过程和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极值分布函数进行了修改,应用新的分布函数,用于偿试中长期地震预报。 由于极值理论本身的特点,对观测资料要求较低,它不需要一段时间(譬如50年)内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奉贤1960—201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奉贤地区冬季气温、冷暖冬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冷暖冬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奉贤地区60年冬季及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呈升温趋势,其中2月增温最明显,气候变暖导致奉贤地区出现暖冬频率及强度均有所增加,最低气温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奉贤冬季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由冷冬为主转为暖冬为主,1987年以来未出现强冷冬,1999年强暖冬开始出现并趋多;冬季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及当年的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冷冬年汛期降水量以正常至偏少为主,暖冬年汛期降水量以偏多至正常为主。  相似文献   
110.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