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7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1292篇
测绘学   380篇
大气科学   2323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1521篇
海洋学   759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339篇
自然地理   46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详述数字电极的系统构成、电路结构、通信协议和其他关键技术。该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基于RS-485现场总线,通过环境测试和台站试验,发现数字电极技术适用于多极距电阻率系统。  相似文献   
982.
崖南区是琼东南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区,几口已钻井都已证实主要目的层段为高压地层,利用常规的压力预测方法预测新钻井的压力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若是从区域应力角度入手预测新钻井的压力误差会减小,其预测基础为岩性模型.对于已开发的油气田,利通常规的岩性建模方法可以建立较好的岩性模型;但是对于崖南区而言,由于地震资料品质不是很好,同时本区钻井较少,很难通过常规的建模方法建立岩性模型,所以本区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少井建立岩性模型.通过研究认为若完成崖南区的岩性建模必须改进建模流程,改进的岩性建模流程克服了常规岩性建模在崖南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1)不采用相模型约束岩性建模,解决了由于研究区相模型划相较粗很难约束岩性模型建立的问题;2)属性模型控制岩性模型的横向变化趋势,解决了几种常规属性与岩性间没有较好关系的问题;3)利用泥质含量结合岩性资料建立岩性体,得到的岩性模型比较接近实际情况.C井钻前完成岩性模型建立,利用C井井点位置提取岩性数据与本井钻后录井岩性数据对比,发现预测岩性与录井岩性的吻合程度很高,证明改进的岩性建模思路在崖南少井区可用.  相似文献   
983.
水汽延迟是InSAR技术的重要误差源,已成为高精度差分干涉测量的主要限制.本文比较分析了GPS与MERIS可降水量反演结果以及水汽变化量探测结果,研究发现两者探测到的水汽含量和水汽变化量均存在较好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以南加州地区为例验证了差分MERIS PWV用于同步ASAR干涉图水汽改正的可行性,经过水汽改正干涉图质量提高了约23%,并进一步对比了InSAR形变监测结果与GPS探测到的形变,比较结果表明,消除水汽影响后干涉图形变结果可靠性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984.
基于不完备投影数据重建的四种迭代算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射成像和穿透成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投影数据不完备,若仍采用传统解析方法重建出的图像会产生伪影,而迭代算法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图像质量。本文应用不同的迭代算法分别就真实标准线对测试卡的稀疏投影数据和有限角度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定量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几种迭代算法的工程或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海洋与湖沼》2012,(2):209
(1)《海洋与湖沼》2011年最新公布的总被引频次在海洋科学期刊中名列第一位;影响因子为1.404,学科影响指标和综合评价总分均列海洋科学期刊首位;综合评价总分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第18位。  相似文献   
986.
987.
以黄河三角洲粉质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三轴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粘粒含量对粉质土孔压发展变化的影响,给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的粉质土动孔压的发展模式,并对动孔压发展模式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孔压发展模式公式中b值代表了粘粒质量分数对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影响,9%为不同粘粒质量分数土体孔隙水压力发展的拐点,拐点前后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988.
In vivo fluorescence has a wide application in analyzing microalgae, including assessing phytoplankton biomass, rates of primary production and physiological status. This study describ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fluorescence analysis in the physiological study of microalgae. Flow cytometr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in vivo static fluorescence information of pigments, and a Pulsed-Amplitude-Modulation chlorophyll fluoromete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ynamic fluorescence of chlorophyll. The validity of the joint application was proved by analyzing two labora- tory cultured Arctic microalgae, 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 (Bacillariophyceae) and Thalassiosira sp. The higher value of minimum fluorescence yield in dark-adapted state (Fo), 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ll (ФPSII), and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exhibited positive results in a higher cell abundance and chlorophyll a content of P. delicatissima; whereas higher fl-carotene content of Thalassiosira s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989.
 土壤颗粒大小差异使土壤反射光谱产生相应变化,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属性的光谱预测精度。本研究准备了颗粒粒径分别为2、0.25和0.15mm的土样,测定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并于室内模拟条件下测定其反射光谱。通过分析不同粒径土样的原始(Raw)、多次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 Msc)、一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 Fd)、连续统去除(Continuum removal, Cr)光谱与SOM含量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与SOM含量相关性最强的Fd光谱单波段(2250nm, r=0.82, P<0.01),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全波段光谱反射率,以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R)方法,确立2mm土样Msc处理光谱的PLSR模型为最优模型(RPD=3.56、R2=0.90、RMSEP=1.96g/kg)。土壤颗粒粒径对土壤光谱反射率变化有明显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可能存在一个转折点;单变量(单波段光谱反射率)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低于全波段反射光谱(Msc处理)-PLSR模型;土样样本容量对SOM含量预测精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根据样本容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土壤颗粒粒径与光谱预处理方法组合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