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3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1404篇
测绘学   959篇
大气科学   2713篇
地球物理   443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81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37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安中浩 《陕西气象》2002,(12):17-18
通过对2001-07-27暴雨出现前后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的分析,发现产生本次暴雨的原因是:高低空形势场配合,同时有明显的西南急流、水汽场辐合及大气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82.
东南极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平衡通量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清华  宁津生 《冰川冻土》2002,24(5):500-505
通过对Lambert冰川盆地(LGB)考察路线上约1 700 km长的LGB剖面和距冰架末端约50 km、长150 km的A剖面, 分别利用GPS冰流速值及雷达测厚值进行冰通量的计算得出:每年流过LGB剖面的冰通量为43.95 Gta-1, 而通过A剖面的冰通量仅为26. 42 Gt*a-1, Amery冰架底部净融化量为7.8 Gt*a-1. 整个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LAS)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约为90 Gt*a-1; LGB地区的表面净物质平衡总量为46 Gt*a-1. 通过分析得出, 整个LAS地区及LGB地区均处于物质正平衡状态, 而LAS流域的上游区域S'则处于物质负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3.
冰后期长江三角洲沉积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265个长江三角洲钻孔地层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和(或)最大海侵面, 分别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 由此绘制出了长江三角洲冰后期沉积物等厚图及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的沉积物等厚图, 计算了冰后期沉积旋回及其海侵和海退层序的沉积物数量, 并且分析了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长江三角洲在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数量分别为17742.2×108 , 9791.9×108和7950.3×108 t. 其中, 下切河谷沉积量超过三角洲两翼, 海侵期沉积量大于海退期, 南翼沉积量大于北翼, 两翼前缘沉积量大于后缘. 综合考虑冰后期滞留于现今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物数量与长江输沙量之间比值的变化以及输沙量本身可能的变化, 可以认为冰后期长江年均输沙量应当在2.36×108~4.86×108 t之间, 总量约为35400×108~70800×108 t; 年均输向外海和相邻岸段的泥沙在1.18×108~3.54×108 t之间, 总量约为17700×108~53100×108 t.  相似文献   
84.
吕建华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2,26(1):111-126
在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包括对值被生理过程,如(1)光合作用:(2)呼吸;(3)分配和(4)物候等新的描述方法。对青藏高原上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高压上地表辐射及水热物理通量以及地表拖曳系数和地面反照率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东南和西北增加,高原西北部地表反照率较高,东南部地表反照率较低。  相似文献   
85.
在无灌溉水和降水的情况下 ,因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等原因 ,农田土壤湿度一般来说是随时间不断下降的。但初冬季节德州气象局测量农田土壤湿度时 ,发现有本次测量数值大于前次测量数值的现象。本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霜的影响。初冬晴好天气的早晨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冷却 ,易形成霜。上午随着阳光的照射 ,气温上升 ,霜融化后渗入土壤中 ,使得上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二是“倒浆”现象的影响。冬季农田土壤深度越深 ,土壤温度越高 ,就像大气中的对流现象一样 ,使深层土壤中的水汽升到上层土壤中来 ,且上、下层温差…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z坐标下的三维斜压海洋动力学数值模式为基本模式原型 ,在整理渤海基本数据并诊断计算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作为背景环流场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渤海海域动力环境数值模式。模式采用了经校正的Bagnold型方程来计算渤海底移质沉积物输运 ,悬移质计算则是取二维深度平均悬移质输运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 ,计算含沙量分布以及由悬移物引起的冲淤厚度。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沉积物输运模式 ,定量模拟了渤海沿岸和海底的沉积物输运方向和冲淤分布。模拟结果与通过多年实测水深估算获得的渤海海底沉积物的冲淤变化分布相比较 ,两者之间在基本结论上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87.
Mapgis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讨论了Mapgis的主要功能,重点阐述了Mapgis的地质制图技术、空间分析技术以及二次开发能力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并举例论述之。Mapgis的地质制图技术将纷繁复杂的传统地质制图过程简化,而且美观精确;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综合制作出各种图形和图象文件,方便分析;地质工作者也可以运用Mapgis的二次开发能力来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系统。  相似文献   
88.
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伟强 《中国科学D辑》2003,33(2):119-126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走航观测所获得的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分压及相关资料, 分析研究了考察区夏季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2分压的分布特征, 首次用实测的海-气CO2资料于多种方法估算了考察区夏季海-气CO2的通量. 结果表明考察区夏季大气中CO2分压(Pa)的测值范围在(352~370)×10-6 CO2·Air-1(单位下同)之间, 平均为358, 平面上具有波因特来的北部海域较高, 其余海域分布较均匀的分布特征; 夏季表层海水中CO2分压(Pw)测值在98~580之间, 极值之差竟达472, 平均值为242, 比相应的分压(Pa)低116, 呈现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平面分布特征, 并与研究区浮游生物、冰况、水温和环流状况有密切关系. 估算结果表明, 各种计算方法所估算出的碳通量F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 除考察区东部海域为大气CO2的弱源区外, 大部分海域都为大气CO2的汇区或强汇区, 但它们的值却有较大差异, 平均值在6.57(Liss法)至26.32 mg CO2·m-2·h-1(14C法)之间, 最大与最小值之间相差约4倍, 大约分别是全球平均值的2~10倍; 若以Wannikhof系数估算, 本海域的平均碳通量则是Takahashi, Feely等人在本海域模拟估算值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89.
兰州地区冬季非尘暴降尘通量初步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土高原上冬季非尘暴条件下的大气粉尘,主要由来自黄土物源区的远源粉尘和黄土高原本身的近源粉尘共同组成。它们各自的贡献如何,以往的研究均未做过明确的讨论。由于前者的浓度及其相应的降尘通量在较小空间内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而后者则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某个小区域内不同地点降尘通量的比较和分析来推断其贡献的大小。若各点的通量均很接近,则当地的大气粉尘应以远源输入为主,而来源于本地的近源粉尘贡献很小,或者近源的大气粉尘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很均匀的;若各点的通量相差悬殊,则表明本地来源的粉尘对总降尘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由各观测点中的最小降尘通量还可以近似了解远源.  相似文献   
90.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长期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由于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使这一问题就显得更特殊,也更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和气相色谱测定两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湖水CO2浓度结果。研究发现,在夏季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了湖水CO2,致使湖水中CO2浓度降低。在贵州草海、百花湖以及云南的泸沽湖、杞麓湖,表层湖水CO2分压(为便于与大气CO2比较,文中湖水CO2用分压单位表示)小于200μatm,远低于大气CO2分压,湖泊正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CO2,从而构成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