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5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769篇
测绘学   532篇
大气科学   963篇
地球物理   463篇
地质学   1365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189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柴达木盆地沙尘暴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0年柴达木盆地11个气象站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1980~2000年3月至5月的40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路径、影响因子及其预报指标4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春季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2.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西北地区东部的土壤湿度变化对该地区群发性沙尘暴的爆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3.
84.
1  2 0 0 2年沙尘暴发生情况2 0 0 2年 ,内蒙古自治区共出现 8次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其中春季 (3~ 5月 )出现 7次 (3月 5次 ;4月 2次 ;5月没有出现 ) ;初冬出现 1次。出现时间分别为 3月 15~ 17日、3月19~ 2 3日、3月 2 4日、3月 2 9~ 30日凌晨、3月 31日午后、4月 6~ 8日、4月 13~ 15日以及 11月 10~ 11日。春季第一场沙尘暴出现在 3月 15~ 17日 ;最强的一次出现在 3月 19~2 3日 ;春季沙尘天气结束日比往年提前。2  2 0 0 2年沙尘暴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2 .1  2 0 0 2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发生特点1.出现时间略晚。历史上沙尘暴一…  相似文献   
8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1月10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过程蒙古气旋的发展具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在10日白天蒙古气旋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低层的斜压强迫是主要导致气旋发展的因素。在午夜之后出现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高层强迫是气旋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一阶段气旋发展强度明显强于第二阶段。沙尘暴强度与气旋发展强度并不完全一致,沙尘暴强度更明显地受到混合层的日变化因素的影响,使沙尘暴的出现和维持明显滞后于气旋强烈发展。对于具体测站而言,沙尘暴的强度与地面风速的大小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一次影响航空的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着飞行安全 ,影响着航班的正常飞行。根据常规的高空和地面资料 ,利用 MICAPS系统 ,应用天气学、能量学原理 ,对榆林机场 2 0 0 2 -0 3 -1 9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从天气形势、热力作用、地形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强冷空气的东移 ,蒙古气旋强烈发展 ,能量转换是这次强沙暴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个例分析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年7月25—28日高原上连续数日出现MCSs的现象进行了红外云图特征及其演变、大尺度环境背景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这些MCSs有着相似的日变化演变过程;它们的初始对流在中午由于日射加热开始活跃,之后迅速发展,这些MCSs在后下午形成,在傍晚达到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其中26日MCS最为强大,它是在单一的强大的近于圆形的高原反气旋高压背景下受强的低层热力强迫和条件不稳定的驱动而发生的。这些发生条件都与高原本身的热力作用紧密相关,所以它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高原特有的较为纯粹的热力因子相联系。28日MCS是另一个很强的MCS,它明显地受到中纬度西风槽的斜压区的影响,这二个很强的MCS有着不同的发展机制和显著不同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变化规律,并对出现的77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强度、热力不稳定条件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预报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短期及短时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90.
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EOS/MODIS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略介绍了四川省地震局近年来所开展的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对目前地震系统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数据源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搭载于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的Terra和Aqua极轨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这一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的基本参数及数据特性。对MODIS数据与目前正在使用的AVHR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EOS/MODIS数据的产生,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资料研究强震前的热异常场的工作,并可望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