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2.
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54—2002年82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构建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分析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近50a京、津、冀区域共出现了3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河北省的冀西北高原区和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四市交接处饶阳一带是京、津、冀区域强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区。多发季节为3—5月,占全年总数的76.9%,其中4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数的51.3%。群发性强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其发生次数、覆盖面积均是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低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沙尘暴起沙、传输与降沉模型系统对参数的需求,中日亚洲沙尘暴项目在源区、传输区和降沉区布设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沙尘干量TSP数据是主要获取的数据,同时利用气象卫星获取沙尘过程的云图和反演沙尘过程的地表物理参数。由于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对沙尘暴过程中起沙的贡献不一样,研究中用局地分裂窗算法反演NOAA/AVHRR热红外波段数据的地面温度参数;取得大范围的时序地面温度数据后参照1:10万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采样图层选点提取地表温度,形成不同点时间序列变化曲线;最后将不同地类的地表温度时序变化曲线与观测点沙尘干量TSP时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沙尘暴过程地表温度变化现象与沙尘有密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地面温度参数可以作为沙尘预报模型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设计思路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全面介绍了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先进性。该系统由沙尘天气资料库、沙尘天气监测预警和沙尘天气服务3个子系统构成。它的成功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沙尘暴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0年柴达木盆地11个气象站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1980~2000年3月至5月的40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路径、影响因子及其预报指标4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春季沙尘暴天气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西北地区东部的土壤湿度变化对该地区群发性沙尘暴的爆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  2 0 0 2年沙尘暴发生情况2 0 0 2年 ,内蒙古自治区共出现 8次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其中春季 (3~ 5月 )出现 7次 (3月 5次 ;4月 2次 ;5月没有出现 ) ;初冬出现 1次。出现时间分别为 3月 15~ 17日、3月19~ 2 3日、3月 2 4日、3月 2 9~ 30日凌晨、3月 31日午后、4月 6~ 8日、4月 13~ 15日以及 11月 10~ 11日。春季第一场沙尘暴出现在 3月 15~ 17日 ;最强的一次出现在 3月 19~2 3日 ;春季沙尘天气结束日比往年提前。2  2 0 0 2年沙尘暴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2 .1  2 0 0 2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发生特点1.出现时间略晚。历史上沙尘暴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1月10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过程蒙古气旋的发展具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在10日白天蒙古气旋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低层的斜压强迫是主要导致气旋发展的因素。在午夜之后出现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高层强迫是气旋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一阶段气旋发展强度明显强于第二阶段。沙尘暴强度与气旋发展强度并不完全一致,沙尘暴强度更明显地受到混合层的日变化因素的影响,使沙尘暴的出现和维持明显滞后于气旋强烈发展。对于具体测站而言,沙尘暴的强度与地面风速的大小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次影响航空的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着飞行安全 ,影响着航班的正常飞行。根据常规的高空和地面资料 ,利用 MICAPS系统 ,应用天气学、能量学原理 ,对榆林机场 2 0 0 2 -0 3 -1 9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从天气形势、热力作用、地形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强冷空气的东移 ,蒙古气旋强烈发展 ,能量转换是这次强沙暴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