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6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51.
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丹东地区4个观测站1955—2010年逐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降水量、天气现象、雪深等资料,对丹东地区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降雪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初日、终日及初终日间隔日数、年降雪日数、年降雪量、降水相态、日最大降雪量、日最大积雪深度等平均特征不同。与山区相比,沿海降雪初期较晚,终期较早,初、终日间日数较短,年降雪日数和年降雪量相对较少。在丹东地区1955—2010年降雪时段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背景下,丹东地区降雪初期推迟、终期提前、初终日间隔日数缩短;降雪日数减少,其中雨夹雪日数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多;降雪量减少,其中主要是纯雪量减少;日最大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呈减小趋势;沿海和山区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952.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为宁波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提供重大历史机遇。“环杭州湾”——这一浙江经济的“新名片”目前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环杭州湾”也正在悄悄地进行一次新的产业结构突变,“环杭州湾”产业带的轮廓  相似文献   
953.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所拥有的10573km2的管辖海域,几乎与陆地面积相当,形成了又一个“海上福州”。长达800km的海岸线,沿岸蕴藏着1580种的海洋生物,境内拥有18个港湾,其中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是福建省的三大深水良港,可建设5万~30万吨级泊位码头。马尾港更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  相似文献   
954.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回顾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滩涂开发的价值和问题,重点阐述滩涂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保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5.
江苏省盐城市东临黄海,“十一五”期间该市将进一步加大沿海开发力度,规划建设以沿海工业和沿海港口为产业支撑的沿海经济带。文字运用SWOT方法对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为盐城沿海开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56.
我国沿海为风暴潮多发区,加之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等特点,我国每年由于风暴潮侵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当惨重。本文介绍了我国沿海的风暴潮状况和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957.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obtained from coastal stations in Jiangsu, China during 2010–2014 are quality controlled before analy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 semidiurnal and seasonal cycles, including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tide. Quality control of data includes the validation of extreme values and checking of hourly values based on temporally adjacent data points, with 0.15°C/h considered a suitable threshold for detecting abnormal values. The diurnal variation amplitude of the SST data is greater in spring and summer than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ST has bimodal structure on most days, i.e., SST has a significant semidiurnal cycle. Moreover, the semidiurnal cycle of SS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idal data from March to August,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idal data from October to January. Little correlation is detected in the remaining months because of the weak coastal–offshore SST gradients.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understanding of coastal SST data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with regard to the validation of indirect measurements such as satellitederived data.  相似文献   
958.
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是实现海洋测绘成果基准统一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实现陆海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目前规定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以及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最低天文潮面,本文利用全球潮汐模型FES2014提供的13个分潮调和常数,分别构建了山东沿海(34.5°N-38.5°N,117.5°E-124°E)分辨率为1/16°×1/16°的理论最低潮面模型和最低天文潮面模型,对两者的基准值在该研究海域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位于-30.39 cm到-318.57 cm以及-33.69 cm到-318.76cm,并研究了两者的差异情况,差值介于-6.68cm到7.99cm,其中94.1%点位的差值位于±5 cm内,78.9%的点位表现为正值,说明在山东沿海的多数海域,最低天文潮面位于理论最低潮面以上。  相似文献   
959.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业务性线性传感器(DMSP/OLS)所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人类对城市建成区的开发建设范围与强度,已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扩展的动态监测。本文利用不变目标区域法对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基于校正后的影像对2001-2013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建成区范围进行提取,结果表明:① 建成区面积从2001年的7550 km2,增加到2013年的21 650 km2,共扩展了14 100 km2,虽然建成区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扩展速率则在逐步减缓,城市重心逐渐向南转移;② 在空间上形成了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3城市群,研究发现京津唐的中小城市面临难以获得发展资源的问题,导致了该地区发展的不平衡;③ 综合分析建成区扩展和经济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是建成区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同时城市快速扩展也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用地浪费问题;④ 由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受到自身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和灯光过饱和的影响,易造成城市建成区边缘细节部分的错提。新一代Suomi 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在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上均有较大提高,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充分挖掘其数据优势,以期提供更加精准的城市扩展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60.
在2008—2017年间登陆广东沿海的台风多达25个, 但台风登陆区域周边出现的热辐射异常现象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本文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 对台风登陆引起的热辐射异常进行分析, 并使用亮温相对功率谱对台风登陆前后热辐射时空分布进行量化。研究发现: 伴随台风的登陆, 大于5倍以上背景值的亮温相对功率谱经历了产生—增加—极大值—减弱—消亡的过程, 其持续时间长于台风过程; 亮温相对功率谱增强的区域与台风登陆路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受限于陆地条件和海洋热量供给; 通过分析台风登陆路径和台风登陆过程中亮温相对功率谱变化趋势可知, 台风登陆前后热辐射持续10~20d, 期间的热异常都与台风过程相关。台风登陆导致热辐射的机制可能与海洋表面降温、水汽聚集等因素有关, 即台风吸收的海洋热量随环流上升过程被海—气相互作用所调制, 导致不同频段和区域出现热辐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