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6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阅读海洋     
《海洋世界》2013,(12):78-78
《海权论》 简介:本书详细阐述了海权在历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发现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世界史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时论述了制海权的一些必要因素,着重阐述了致力于获得最大国家利益的沿海国家应当保持一只强大的舰队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02.
2008年5月8—10日,东南沿海环境变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晋江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福建晋江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教育部高等院校、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香港大学以及地方院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东南沿海的海平面变化、地震减灾、晚第四纪红土、气候系统的响应、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等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交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谢先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玶研究员、徐起浩研究员、袁宝印研究员作主题报告,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员主持大会,晋江市副市长蔡萌芽、市人大副主任颜子鸿出席大会(封底照片)。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50余篇。  相似文献   
203.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现省辖1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全省陆域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人口4677万,是我国陆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我省经济比较发达,但矿产资源相对比较缺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围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这个目标,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按照"储量评审市场化,评审机构中介化,评审队伍专业化"的思路,努力探索,不断改革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制,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  相似文献   
204.
海平面变动对福建沿海泥炭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鸣同 《热带地理》1991,11(1):32-38
  相似文献   
205.
针对桂林市临桂区岩溶塌陷易发区域,采用FLAC3D模拟不同降雨速率下的强降雨入渗过程,探究不同直径土洞在强降雨作用下的致塌规律,结果表明:(1)强降雨条件下,不同直径土洞最大位移均出现在洞顶部。降雨速率相同,洞顶竖向位移增长速率随土洞直径的增加呈整体加快的特点;加快降雨速率,竖向位移增长明显,竖向位移与土洞大小呈正相关。(2)相同降雨速率下,土洞直径增大会引起土洞底部剪切破坏区域进一步扩展。上覆土层在强降雨初期主要受到潜蚀作用,加快降雨速率,土洞底部水位剧烈波动对上覆土体产生的水击气爆成为主导作用,剪切破坏速率加快,洞趾剪切应变明显增加,当土洞直径达到3 m时,水位波动愈加剧烈,加速上覆土层破坏。(3)降雨速率的变化对土洞塑性区拓展范围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较大直径的土洞在加快降雨速率时塑性区拓展范围明显扩大,即土洞大小、降雨速率对上覆土层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定量研究强降雨与上覆土层塌陷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对有效、合理地预警岩溶塌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6.
影像解译是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影像解译的结果直接影响作业质量、效率.本文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影像,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实践,分别采用目视解译、自动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三种方法进行解译,从解译精度、效率、应用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三种解译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解译结果与影像质量、辅助数据质量、地形复杂程度、地物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须综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207.
《气象知识》2020,(1):14-17
7—8月印度等国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2019年7月中下旬,南亚及附近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灾,造成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至少600人死亡,超过2500万人生活受到影响。印度多个地区的道路、桥梁中断,清洁水源和食品短缺;尼泊尔多地河水泛滥,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孟加拉3万多座房屋被冲毁,4座大坝被彻底毁坏,8200公顷土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208.
209.
“12.7.21”西南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贵川  谌芸  张勇  陈鹏  王欢  黎中菊  刘念  翟丹华  龙美希 《气象》2013,39(12):1529-154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分析场、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及SWAN系统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西南涡暴雨过程及盘龙极端强降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北槽南涡”形势下,地面冷空气触发西南涡其东侧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发展,高层强辐散,因而产生了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冷空气从西侧侵入西南涡是925 hPa “S”形冷锋形成的直接原因,也是地面辐合线形成的重要因素;极端短时强降雨就发生在西南涡东侧中尺度雨带的中部偏北区域,有地面辐合线相配合,降雨最强时MCC冷云中心TBB达最低值。雷达回波表明:西南涡两侧冷暖空气的交绥促进了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为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增强了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和维持;盘龙的极端短时强降雨是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中,伴随有深厚中气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在环流中心附近持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0.
莫知 《海洋世界》2006,(9):14-17
无论日本政府是怎么说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在日本这样一个岛国,1900年以前,仅仅是生活在一些孤立的、沿海区域的居民才会食用鲸肉。他们的捕鲸技术也非常传统,不像美国、挪威和其他一些国家那样使用大型作业船和爆炸性鱼叉。那些沿海的居民将他们艰难捕获的鲸肉用盐腌渍在木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