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进行洪涝灾害灾情分析和损失估计的途径,研究了利用这为后一定时期内的遥感影像再现淹没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冯树常  纪英惠 《广西气象》1997,18(3):15-16,14
在概述了1994-1996年湖南连续三年洪涝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形成这种洪涝的500hPa环流形势,并且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湖南汛期产生持续性暴雨的必要条件是要有稳定的环流形势和冷暖空气的交绥,而阻塞高压的存在是环流形势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西部高原的西部有切断低压存在则是冷暖空气在湖南上空交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陈立人  周宁 《热带地理》1997,17(4):385-390
本文提出了地区洪涝灾害的历史规律和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模式,通过对典型地区(宁波市)洪涝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域洪涝的时段性,周期性,以及与旱灾和人口的关系,文章首次提出了洪涝指数的概念,并以计算洪涝指数的方法表达洪涝灾情区域差异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江水和人类活动,引发长江崩塌、淤寒、洪涝和污染等灾害。研其原因主要为水动力改变;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整方案应采取治沙,营造“森林水库”;治水,按水动力学运动规律,用蓄、疏堵等手段综合治理;治污,要彻底根治污源;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促使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广西洪涝监测研究进展及业务服务情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广西局地性洪涝、流域性洪涝监测预警指标研究、广西洪涝监测系统及洪涝监测业务服务开展情况,并对GIS技术在广西洪涝监测预报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 2001年5~9月寸滩(寸滩位于重庆市区以东,长江干流北岸)逐日08时流量分析和区域洪涝暴雨的成因分析,得到几点认识(1)西南地区区域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造成区域洪涝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底水条件和由暴雨造成的面雨量,两者缺一不可.(2)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可以以不同的寸滩流量条件与不同的间隔天数、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也可以以第一次区域洪涝出现前、后,不同的间隔天数与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旱涝灾害致灾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悦  周月华  叶丽梅  高正旭 《气象》2016,42(2):221-229
利用1960—2005年湖北省76个地区气象灾害的灾情普查数据和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对湖北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致灾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和频发区面积均明显少于干旱;干旱和洪涝灾害年平均发生站次在1996年以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发生站次增加,而洪涝发生站次减少,且两种灾害均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1996—2001年湖北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干旱的累积增强效应导致农业经济损失出现跳跃性增长并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洪涝的致灾强度呈准周期的起伏振荡,农作物受洪涝影响面积最大、损失最多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农作物受害面积与农业经济损失的决定系数为0.8;受害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相关特征,且直接经济损失随受害人口增多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近年来人口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也显著提高;急转干旱和急转洪涝主要发生在鄂西北和鄂东南的夏季,农作物的脆弱度增加,农业经济损失随受害面积增大而增加的速度加快,但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远小于仅发生干旱和洪涝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ARCGIS对天津市西青区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排水设施和排水方式进行预处理,以西青区下垫面和明渠河道的水流运动为模拟对象,建立天津市西青区中小河流暴雨洪涝仿真模型。以区内14条二级河道的水位变化作为模型的动态侧边界条件,针对2016年7月20日的大暴雨过程,设计了4个模拟方案,对河道高水位及暴雨造成的洪涝淹没过程进行评估,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调查内涝灾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暴雨和河道水位变化对城镇造成的内涝灾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长江流域旱涝典型年大气水汽输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125个探空站一日两次自地面至100hpa共11个层次上的观测资料,对长江流域典型夏涝年(1980年)和夏旱年(1985年)我国大气中水汽总输送场、涡动输送场及散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汽总输送场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支气流携带的水汽交汇于长江流域,且整个水汽输送场稳定持久,则在水汽辐合带附近导致大量降水,形成洪涝;反之,当三支气流微弱不稳定,不能形成水汽辐合带条件,则形成干旱。涡动输送亦反映出类似的特征。稳定且强盛的西南气流水汽输送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