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提高对无定河流域洪灾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NCEP1°×1°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25—26日无定河流域发生的一次罕见洪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脂站、子洲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无定河流域出现范围广、强度大(雨强≥30 mm/h)、持续时间长的暴雨是洪灾形成的主要因素,上下游洪峰的叠加也是洪灾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卫星云图观测表明,无定河流域大范围暴雨是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形成的;暴雨发生在500 hPa低槽和850 hPa切变东侧,700 hPa偏南气流前方的风速辐合区;地面冷锋的东移、锋前横切变线的生成是暴雨的触发机制之一。湿焓的高值舌和梯度大值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2.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公路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洪灾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本文针对公路洪灾风险的复杂性、模糊性及不确定性,构造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熵权使权重由主观判断转为由各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取24个评价因子,定量地对重庆境内渝黔高速公路进行洪灾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科学可行的,为公路洪灾风险趋势预测以及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人地关系调控与生态环境 --以长江洪灾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武军 《福建地质》2001,20(1):41-46
以长江洪灾为例,分析了人地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方式,人地关系系统调控的任务与措施。认为洪灾频发的重要原因是人类对地质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并认为要培植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应及时调整人地关系,改善农村的经济方式与经济条件,把生态建设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事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44.
关于洞庭湖洪灾治理中的地质构造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按语近年来,本刊一直关注着洞庭湖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防治的科学研究问题,并用适当的版面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祈望为此作出我们的贡献。1998年(第22卷)第4期曾经刊发了黄怀勇等同志从统计分析与计算机模拟方面撰写的有关洞庭湖洪水模拟与治理的研究成果。本期又约请陈国达院士撰写了《关于洞庭湖洪灾治理中的地质构造研究问题》一文。作者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将洪灾治理与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结合起来,从而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洪灾治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侧面深化了洞庭湖地区洪灾治理的科学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5.
地球长波辐射 (OLR)遥感与重大自然灾害预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刘德富  康春丽 《地学前缘》2003,10(2):427-435
针对目前重大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泛滥、火山喷发等 )还难能作出短期预测预警的现实状况 ,文中提出利用极轨卫星遥感所监测的“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 (即OLR)信息 ,是可能攻克这一难关的突破口。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有关OLR数据的产出原理及其载荷卫星 (NOAA)运行的主要参数 ,而且还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实例 ,利用笔者研究的应用OLR提取灾前预测信息的3种方法 ,客观地给出了OLR时空变化图像。结果显示 ,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 ,在未来可能发生重灾的区域及其附近 ,OLR呈现出比周围区域更显著的辐射增强变化特征。这一特征的揭示 ,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预测未来可能发灾区域及时作出短期预测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末对目前有关强震前热红外异常成因的两种看法做了综合介绍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6.
基于GIS的洪灾损失评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该文分析洪灾损失评估方法,论述通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建立洪灾损失评估的地理信息系统途径,河道及行洪区洪水仿真模拟的计算方法,提出洪灾损失评估的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法和研究成果法,并以北江大堤为实例,验证该文提出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7.
殷瑞兰  沈泰 《水科学进展》2004,15(6):745-751
通过对长江洪水的致灾性、河道边界条件及其孕灾性、承载体易损性的分析,论述了长江中游为我国洪灾高危险区的必然性。分析了人类对河流的治理,使河道稳定性增加,减少了洪灾的风险,但是长江中游的局部河段却发生洪水位增高的趋势,又增加了洪灾风险,该区域高危险的基本特性犹存。研究了三峡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出现新的防洪形势:一方面三峡水库巨大的防洪库容拦蓄洪水,大大减少了中下游的洪灾,另一方面因河道的强冲刷,使河势变化剧烈、横向摆动增强,局部河段岸壁失稳,又增加防洪压力。同时因总体水面比降趋平,洪灾风险有向下游转移的趋势。未来长江中游仍为洪灾高危险区,仍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8.
49.
梁国昭 《热带地理》1998,18(4):333-337
广东是洪水灾害多发的省份。数十年来广东兴建大量水利工程设施发挥了防洪效益,但洪水灾害未见减少,相反还有加重的趋势,这里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应当把防洪减灾看作是一个系统,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这一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要重视解决大量与减为有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0.
1998年6~8月的长江洪水是我国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组合型特大洪水,仅长江干支流沿线受灾的省区已有12个之多,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由于连日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和长江干堤险情,部分堤坝溃口,都曾先后宣布全省进入紧急防汛期。截止8月22日的初步统计,这次受灾的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死亡1320人。洪水肆虐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仅武汉一个城市,在7月21日~22日一天之内,财产损失已在5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