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4篇
  免费   3325篇
  国内免费   2393篇
测绘学   1294篇
大气科学   2562篇
地球物理   7557篇
地质学   7144篇
海洋学   1198篇
天文学   348篇
综合类   1965篇
自然地理   138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1294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987篇
  2009年   1102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837篇
  2005年   915篇
  2004年   729篇
  2003年   818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744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609篇
  1997年   505篇
  1996年   504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345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全新世断层活动的不均匀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中国内陆一些活断层在全新世发生的破裂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在时间上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断层活动的间歇性、强度的变化及破裂事件的群集性上;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断层活动的分段差异性上。断层破裂活动的区域或段落又是迁移变换的。因之必须研究活断层的破裂分段,进行对活断层的合理分段,确定断层的间歇活动及古地震破裂事件的群集、平静的具体情况以及活动段迁移变化的过程,建立破裂事件的时间序列并确定当今所处的位置,判别断层破裂活动的复发类型。深入阐明这些断层活动习性的具体状况对克服在判定强震复发间隔中的简单化倾向,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更合理的参数,提高地震危险性评估及概率分析的水平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62.
大气电场观测研究在近场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郝建国  柳松 《中国地震》1990,6(3):87-91
本文简述了在华北地区开展的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近场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情况,并通过对北京附近发生的两个4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继续深入地开展大气电场与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有可能为近场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出一种较为可信的预报标志。  相似文献   
963.
自1979年以来,江苏地磁垂直分量台网已进行了十年的连续观测和试验。在上述时间内发生的三次M_s>5.0级地震前都观测到地磁垂直分量异常变化。这种异常在平时是不出现的。 作者认为,在中低纬度地区,用较密集的连续观测垂直分量台网能更有效地捕捉到地震磁异常信息,以改善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4.
965.
966.
川西北龙门山—邛崃山地壳—上地幔的结构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以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讨论川西北龙门山—邛崃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构造特征。区内地壳分上、中、下三层。岩石圈西厚东薄。首次发现存在壳内低速—低阻层,推断由糜棱岩化花岗质层所引起,是区内主滑脱面。其上构造岩席,在断面上呈西厚东薄的“楔形”。提出彭灌杂岩属中地壳组分,由西北向东南逆冲达50余km。在区内西部,纵向上存在相互直交的“立交桥式”构造。在映秀断裂带东南侧,显示爆炸地震纵波三角形异常和大地电磁测深高阻异常,它们似由川中克拉通西北部前寒武纪岩浆杂岩所引起,对川西北高原隆升起了砥柱作用。 根据波速度、电性资料,结合区域地质、重磁和天然地震等特征,可将区内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最后简述该区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967.
本文以康山—星星印金矿为例,通过断裂活动与热液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矿液聚集沉淀受轻矿断裂活动和变形控制,成矿元素富集于容矿断裂的构造强应变区。并认为不同活动类型的断裂、矿石的产出类型不同,矿化的完整性、连贯性也不同。另外,通过矿区构造应力场、断裂构造变形场的模拟,探讨了在断裂系统中热液成矿的机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968.
本文采用同时具有识別、分解、解释异常三重作用的三元解释法■,在黄沙坪异常负值区有效地提取了由未知的深源磁性体引起的剩余异常。该异常与已知的中、浅源磁性体分处于极为类同的成矿地质背景中。后者与隐伏岩体、铅锌多金属盲矿体之间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这为前者间接找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定量解释结果中,两者间的磁矩等效关系,论证了已知矿床西侧深部空间里,仍存在找到又一个大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969.
郯—庐断裂带南延入湖南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舜全 《湖南地质》1990,9(2):77-82
郯—庐断裂带纵贯中国东部,规模巨大,长期、多次活动,对该区的地质发展,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分布均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地学界对其北段和中段的存在已无异议,但南延问题仍处于众说纷纭的争论局面。笔者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基本地质特征的认识,并与湖南、江西存在的深大断裂进行对比,同意前人将郯—庐断裂带与赣江断裂相连的意见,认为它南延进入湖南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70.
爱景山天青石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溧水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中,矿体受断裂带控制,与龙王山组晶屑凝灰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火山热液型锶矿床。笔者在矿区踏矿时,发现长江中下游常见的植物种属呈现生态变异现象,其典型特征是植物的株、叶发红。为探明原因,在爱景山矿段,卧龙山矿段采集了18个种属近40个植物样品,为了进行对比,在南京近郊也采集了相同种属的近20个样品。原始样品在日光下干燥后,于500℃马弗炉中灰化,其灰分用发射光谱进行了半定量全分析。初步研究表明,爱景山锶矿床存在明显的生物地化异常,这种生物地化异常可作为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