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4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1217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2549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1337篇
海洋学   49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65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7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4篇
  1938年   3篇
  1937年   3篇
  1936年   6篇
  192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971.
不同季节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季降水异常的典型集合相关降水模式,分析了不同时段和不同区域的海温场与我国夏季(6~8月)降水之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大洋区海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相联系的印度洋海温的分布特征与季节有关,存在明显的偶极和单极分布形式,这种海温的异常变化对我国夏季纬向或经向雨带有一定的影响,全球特定的海温分布可以作为中国夏季旱涝预报的信号因子。不同季节海温和中国夏季降水在1970年代末都经历了一次突变,说明海温的季节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明显地受到海洋年代际基本态的制约。  相似文献   
972.
冬春500hPa高度场与中国夏季降雨场的场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场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大陆6-8月降水场与前期1-5月各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切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提出一种研究场与杨之间相关关系的长期天气预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3.
利用1979-1995年6-8月逐月的100hPa平均高度场资料及相对应的降水资料,对新疆夏季降水异常月的南亚高压的环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分别总结出了南疆和北疆降水偏多月及降水偏少月时南亚高压环流特征不同的8种类型。  相似文献   
974.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5,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栋梁  谢金南  王文 《大气科学》1997,21(3):331-340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历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波谱分析及大气环流模式,对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夏季降水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东西相反变化的东多(少)西少(多)型;南北相反变化的南多(少)北少(多)型。旋转后的前6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西北夏季降水的6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藏高原东侧区、渭水流域区、青海高原区、北疆区、沙漠盆地区和河西走廊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近30~60年中,西北地区最干旱的时段在60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除沙漠盆地外,各区程度不同地呈现出降水增加趋势。当初夏(6月)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异常偏强时,有利于同期西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使7~8月西北西部、北部降水偏少;东部、南部降水偏多。利用IAP 2-L AGCM数值试验表明,在夏季青藏高原下垫面感热大面积异常增强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明显西伸,江淮处于副高西伸脊控制下,冷暖气流在长江和黄河上游交绥,有利于中国西北东南部降水偏多,多雨区在青海东南、甘肃南部及陕西东部。少雨中心区在西北地区西部。  相似文献   
975.
Based on the data of SST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relationship is analyzed of spring SSTA in the Kuroshio region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summer 500 hPa field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using the methods of Morlet wave, correlation and composit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 and interdecadal change of spring SST in the Kuroshio region is distinct. Spring SST displays a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re exist different periodic oscillations in the Kuroshio region, with the 23-year periodic oscillation being the most obvious. Troughs and ridges in the mid- and higher- latitudes turn deeper in high Kuroshio SSTA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trengthens and stretches westwards. As a result, the warm / wet air from the wes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locates in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and summer rainfall in the above regions increases accordingly. Composite anomalous water vapor flux fields indicate that the vapor transport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vapor from the north converge over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mid-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 China decreases correspondingly in low Kuroshio SSTA years.  相似文献   
976.
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百年序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气温序列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早期气温观测台站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区域性气温长序列的建立。将局部台站的气温观测值向代表全区水平的气温观测值转化,亦是一种有效利用早期少数气温站点构建区域性气温长序列的重要途径。基于浙江省气温观测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局部台站观测值全局修正(GAoSV)的气温长序列建立方式,并利用该方式构建了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百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区域内气温局部台站观测与全区台站观测,两者的气温年值变化具有高度的趋同相关性,所提出的GAoSV气温序列构建方式可在少数气温观测台站的情况下,有效保证全区气温序列的构建可信度,且随着观测台站数量增多,其构建可信度会进一步增大,该方式尤其适合早期气温观测台站稀缺(仅有1~2个)的省市级气温长序列的建立。以GAoSV方式建立的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百年序列显示,1905-2012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在逐渐升高,增温速率约为0.11℃/10a,1980-2012年期间气温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增温速率约为0.51℃/10a。  相似文献   
977.
蒙应华  张婷婷  张西君 《贵州地质》2015,32(1):47-52,58
区内萤石矿床产出类型为低温热液型,矿体主要产在断层、节理破碎带中。利用三极激电测深,在矿区开展了激电剖面实测,激电异常在萤石矿隐伏分布区一带,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出露矿体特征及地质工程资料等分析,得出激电异常反映的地质效果好,表明该方法对低温热液型萤石矿产的勘查有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978.
979.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污染土壤的修复,是实施浙江“清洁土壤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工作。2012年10月3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会议提出,要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良好人居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弄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土壤质量环境调查、监测制度,构造土壤环境监测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加快形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环境质量。会议确定了五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对庆元古银坑硐群遗迹的详细调查,查明了该硐群特征。遗迹区共有古矿硐群7处,其中4个规模较大的矿硐长度均在百米以上,最大矿硐共分3层进行开采,垂直落差百米以上。遗迹区内各种规格探采硐保存完整,探矿遗迹数量多,矿业遗迹类型丰富。通过对该遗迹区的价值评价,该矿硐群遗迹可达到国家级矿业遗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