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767篇
海洋学   66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华北地区寒武系中发育有大量的风暴沉积,对于此类沉积物的成因前人意见趋于统一,但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在野外细致观察、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沉积学描述和分析,在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和芙蓉统内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并根据沉积环境将其归入3种相组合,分别形成于浅海碳酸盐缓坡潮下带、深潮下带和页岩盆地环境。在研究地层内,共识别出了49层风暴沉积,基于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这些风暴沉积层可归入4个风暴沉积大类(原地未破碎风暴沉积、原地破碎风暴沉积、近源风暴沉积、远源风暴沉积)和12个亚类,这些风暴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的环境。根据风暴沉积亚类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环境类型,恢复了北京西山寒武纪中晚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通过与用不同方法恢复的北京西山和鲁西地区同时期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利用风暴沉积类型所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使用正常沉积类型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风暴沉积类型可以用于恢复长时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7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9年11月10—12日石家庄地区出现的一次历史同期罕见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典型的东北回流型降雪,地面从贝加尔湖南下冷高压与河套低压倒槽、700 hPa暖式切变线、500 hPa高空槽是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与超低空东北急流耦合,在为暴雪提供水汽和热量输送的同时加强了抬升运动。水汽的垂直输送导致局地比湿显著增大,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以及强劲的上升运动是暴雪的动力条件,降雪强度最大时段对应上升运动的强盛发展阶段。暴雪开始阶段云水含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一方面显示了水汽的迅速增加与爬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不容忽视。850 hPa温度低于700 hPa,有利于水汽经过此层时被凝华成固态。逆温层提前24 h出现,而且暴雪最强时段内两层温差均为5 ℃以上,这对暴雪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3.
初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中出现了众多的数据,如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荷兰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等等。这些地理数据通过数字的形式对地理系统及其要素的概念、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及人对地理系统的管理与规划等内容进行定量地反映。  相似文献   
874.
《地理教学》2010,(5):60-60
中国气象局日前公布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取得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我国陆上离地面50米高度达到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23.8亿千瓦;我国5—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  相似文献   
875.
Earth is always changing.Knowledge about where changes happened is the first step for us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changes affect our lives.In this paper,we use a long-term leaf area index data(LAI) to identify where changes happened and where has experienced the strongest change around the globe during 1981-2006.Results show that,over the past 26 years,LAI has generally increased at a rate of 0.0013 per year around the globe.The strongest increasing trend is around 0.0032 per year in the middle and northern high latitudes(north of 30°N).LAI has prominently increased in Europe,Siberia,Indian Peninsula,America and south Canada,South region of Sahara,southwest corner of Australia and Kgalagadi Basin;while noticeably decreased in Southeast Asia,southeastern China,central Africa,central and southern South America and arctic areas in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876.
末次冰期冰盛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末次冰期冰盛期(LGM)是十分关键的气候时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极寒冷时期,那时北美北部为一巨大冰盖,包括3部分:一个在北美北部的东南,是北美冰盖的主体,称为劳仑泰冰盖;一个在北美北部的西南方太平洋沿岸,范围较小,称为考尔的勒冰盖;另一个在北美东北部靠近北冰洋,称为因纽特冰盖,范围最小。LGM时全球陆地约有24%被冰覆盖,  相似文献   
877.
邓云  张兴恒  王华  付冬梅 《云南地质》2009,28(2):148-151
矿床产于上寒武统变质岩系中,形成与深部热液上升交代碳酸盐岩有关,明显受岩性、层位及构造控制。成因上与隐伏酸性岩体热液上升交代与有关,为矽卡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878.
SRES A2情景下中国气候未来变化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结果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资料中心的模式预测结果,本文分析了SRES 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中国大陆21世纪前30年的10年际气候变化趋势. 研究揭示:大陆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表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升高0.3~2.3℃、0.1~2.0℃、0.5~2.7℃,增幅大体上呈现东西向带状分布,由南至北升温逐渐加强,且增幅随时间加大. 此外,上述三气候要素冬季升温幅度要大于同期夏季、表面最低温度升幅要强于同期表面最高温度,冬季和夏季表面温度的季节内变化范围减小. 冬季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异常幅度在-1.0hPa至0.4hPa之间变化,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表现为南正北负、随时间推进异常幅度有所加大,正负交界面向南扩展;同时,东北、华北和西部海平面气压负异常较大. 夏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空间分布与冬季相似. 2001~2030年,青藏高原大部、大陆东南部和河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0.1~0.8mm/d.  相似文献   
879.
近海多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卫星测高数据质量较深海差,多卫星数据联合处理是提高近海卫星测高精度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同测高卫星海面高参考框架的统一技术,讨论利用交叉点平差处理不同测高卫星海面高联合数据的技术与方法,并根据此方法联合Geosat GM,ERS-2和T/P海面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测高平均海面高.  相似文献   
880.
宜昌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台地相碳酸盐沉积,间夹页岩,其中的特征沉积为发育有较多的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有海绵类、瓶筐石类、有柄棘皮类、苔藓虫及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在下奥陶统含礁层系中识别出四种生物相:(1)壳类生物相:发育有Tritoechia-Pelmatozans群落和Tritoechia-Pomatotrema群落;(2)礁生物相:包括Batostoma群落、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Pelmatozoans--Batostoma群落、Archeoscyphia群落和Calathium--Cyanobacteria群落;(3)静水生物相:发育有Acanthograptus--Dendrogptus群落和Yichangopora群落;(4)异地生物相:产有异地埋藏群,即Nanorthis--Psilocephlina埋藏群。含礁层系存在四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生物礁的发育明显受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生物礁多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本区的海平面在上升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旋回,致使生物礁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以及厚度薄和规模小等特点。造礁群落存在着演替和取代两种形式,前者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后者则表现为礁体的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