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为叶经济学谱系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叶寿命是植物为了获得最大化光合碳收获的重要适应策略。由于很难鉴别越冬芽鳞痕以及区别不同叶龄叶片,鲜有研究关注柏科物种的叶寿命,使得我们对该类群的叶经济学谱系研究缺乏了解。基于此,我们对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不同海拔、不同冠层高度的方枝柏叶寿命和单位重量的叶氮含量(N;)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方枝柏平均叶寿命约为4.2±1.2年,总体上不同海拔间叶寿命差异不明显。随树冠高度的垂直变化,叶寿命总体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随叶寿命的增加,N;呈现降低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叶寿命与对应绿色小枝长度的关系,发现二者关系不显著或解释度极低,表明小枝长度不能很好地预测叶寿命的变化。总的来说,在高山林线以及邻近的亚高山地区,海拔和冠高的变化对方枝柏叶寿命的影响较小,而叶寿命与叶氮含量的关系符合叶的经济学法则。  相似文献   
92.
梅里雪山地区是中国地形起伏最大的地区之一,其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对区域气温和降水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揭示区域内冰川变化的原因和水文循环过程。站点观测的缺乏和再分析资料的低空间分辨率是精细刻画该地区气象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中首先基于有限站点观测,采用尺度因子法和月尺度的回归校正对ERA5-Land产品进行校准;然后,考虑气温和降水的海拔效应,采用Anusplin插值的方式对校准后的结果进行统计降尺度。最终获得了梅里雪山地区近30年(1990—2020年)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温、降水数据,并以此分析了这一地区降水、气温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各季节升温的幅度及分布范围各异;降水则以-41.19 mm/(10 a)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整个区域呈“变暖变干”的倾向。区域增温具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海拔低于4000 m和>5000 m时,增温不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当海拔处于4000~5000 m时,增温幅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区域降水也具有显著的海拔梯度效应,当海拔<5000 m时,西坡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当超过该海拔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东坡降水始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梅里雪山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是大气环流背景和复杂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域持续的变暖及降水的减少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该区冰川水资源的流失。  相似文献   
93.
采用生物量加权法和直接测定法获得群落水平叶片和根系碳同位素组成(δ13C),进而探讨群落水平叶片和根系δ13C特征以及它们的海拔趋势,并调查叶片δ13C对随海拔变化的环境因子的响应,以确定影响叶片δ13C海拔趋势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发现,高寒草原植物叶片δ13C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的δ13C显著低于根系;整体上,叶片δ13C以0.60‰km–1的变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这低于在物种水平上得到的变化率,而根系δ13C与海拔无相关关系.大气压强是引起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降水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
江苏最高的山是连云港的云台山,海拔高程为625m。由于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游人可从连云港市区乘车直达山下,交通十分方便。经地质科技人员调查,云台山主要由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岩性以片麻岩、片岩为主,局部有混合岩及混合片麻岩等。  相似文献   
95.
祁连山不同海拔低温原油降解菌群的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祁连山南麓中端野牛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下低温原油降解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具有原油利用潜力的低温降解菌数量为0.3×105~1.4×105CFU ·g-1,随海拔的升高,菌群明显减少;同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4个门、7个属、25种细菌,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是优势属,并且位于海拔3597m处的菌株原油利用潜力均较高,而变形菌门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利用原油生长的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96.
近13 a来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8 d合成的500 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为基础,利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和比值阈值法对2000-2012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长季始期(SOG)、生长季末期(EOG)、生长季长度(LOG)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多在第126~140 d开始生长,到第277~290 d逐渐停止生长,LOG多集中在140~160 d。由东南向西北,随水热条件变化,SOG 逐渐推迟,EOG逐渐提前,LOG逐渐缩短。物候的海拔分异明显,随海拔升高,SOG逐渐延迟,EOG逐渐提前,LOG逐渐缩短。2000-2012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地SOG显著提前,EOG基本不变,LOG显著延长。SOG提前、EOG推迟、LOG延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西北部和西南部,而SOG推迟、EOG提前、LOG缩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中部,其中LOG延长和缩短区域分别占植被区面积的82.77% 和17.23%。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物候的年际变化在不同海拔上分异显著。高海拔地区SOG与LOG变化幅度均超过了低海拔地区,而EOG变化幅度相当。春季、秋季气温升高可能是引起黄河源区高寒草地SOG提前和EOG推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布于青海云杉林上线的祁连山高山灌丛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最佳林型,研究高山灌丛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测度之一。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3 300~3 700 m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样方收获法以及壕沟挖掘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10个固定样地灌丛生物量,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灌丛的叶、枝、须根、细根、粗根烘干重数据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总生物量为12 869.39±3 306.16 kg/hm2(平均值±标准差,n=10),其中器官分配以枝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达32.21%,叶、须根、细根、粗根的比例分别为15.70%、14.06%、11.13%和26.90%。不同海拔梯度灌丛生物量器官分配比例差异较大,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097.17kg/hm2,地下生物量平均为6 772.22kg/hm2,不同海拔根茎比在0.56~1.93之间变化,海拔3 500 m处根茎比达最大。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与海拔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2 = 0.898 7,p<0.01),随着海拔的升高,灌丛总生物量,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其高山灌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应用资料。  相似文献   
98.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 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 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 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99.
税玉海 《地球》2009,(4):54-55
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城以北15公里处火石寨乡境内.面积97.95平方公里,海拔高达2650米它雄浑壮观、神奇峻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它高耸突兀于黄土高原之上,具有大、多、长、密、厚和雄、奇.险、幽等特征.其造型景观主要在整个区域的西北部,火石寨石峰林立.有丹崖、丹峰、怪石等,并“奇山、秀岩、茂树、洞窟“四绝”称奇,兼具中国北方山势之雄浑与南国水乡之秀媚于一处。  相似文献   
100.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epth of lithosphere brittle fracture,seismotectonics and geothermal anomalous active in Tibetan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eismic dada from ISC and Chinese seismic net and geothermal data.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gion of anomalously geothermal activity almost coincides with that of the normal faulting type earthquake.The geothermal anomaly activity region coincides spatially with that of the events deeper than 60 km as well as.The nor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