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4篇
  免费   1433篇
  国内免费   1810篇
测绘学   2665篇
大气科学   2837篇
地球物理   791篇
地质学   2185篇
海洋学   1540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552篇
自然地理   54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1年   5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珠江口近30a的SST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较差达10~11℃,SST的季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显著相关.1971-2003年SST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上升率为0.019~0.034℃/a,且珠江口外高于口内.El Nino/La Nino事件对珠江口SST变化的影响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2.
梭鱼标准代谢、内源氮排泄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13.5 ,18,2 1.5 ,2 4和 2 7℃ 5个温度条件下测定了梭鱼 (体重范围 1.88~ 14.0 2 g)的标准代谢率和内源氮排泄率。梭鱼标准代谢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二者的关系为指数关系 ;标准代谢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可用如下方程表示 :RS=0 .12 4 6 W0 .9954 e0 .0 84 1T(r2 =0 .92 2 0 )。梭鱼的氨氮、尿素、总氮及能量的排泄率随体重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体重为幂函数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为多项式形式。梭鱼氨氮和尿素日排泄率的变幅分别为 0 .15~ 0 .88mg N/d和 0 .0 3~ 0 .2 9mg N/d。不同温度下 ,尿素排泄量占总氮比例在 9.9%~2 2 .4 9%之间 ,随温度升高该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1 组织与分工日本 Argo计划由教育、文化、体育、科学技术部 (MEXT)和国土、基础设施、运输部以及气象厅和海上保安厅等 4个部门联合制定 ,并组织实施。日本海洋科技中心 (JAMSTEC)与全球变化探测性观测研究系统组负责延迟模式高质量 Argo剖面浮标资料的处理和分发 ;日本气象局 (JMA)则负责运行日本 Argo实时数据库以及 Argo剖面浮标资料的实时分发。2 计划与实施日本于 1 998年建立 Argo工作组 ,是国际 Argo计划的发起国之一 ,故也是国际 Argo科学组的首批成员 ,曾派代表参加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国际Argo科学组会议 ,并于 2 0 …  相似文献   
54.
小直径组合桩的波浪力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给出小直径孤立桩、两个桩和2×2个桩的波浪作用力实验结果。在波浪水槽中以0°,45°,90°三个波浪方向测量了各桩所受的纵向力和横向力,文中讨论了组合桩之间的干扰效应,给出了干扰系数随KC数和桩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南极冰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其低温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4种南极冰藻(2种硅藻和2种绿藻)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2种硅藻(H1和H2)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绿藻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但在低温条件下,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绿藻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2种硅藻相似,但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C22:6脂肪酸在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56.
LabVIEW设计中压力传感器的RBF神经网络温度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油平台注水压力监测系统设计中 ,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 ,嵌入逼近能力强和收敛速度快的RBF神经网络 ,以人工环境实验数据为样本进行训练 ,实现了压力传感器的智能网络温度补偿。结果显示 ,此方法能够在压力、温度变化较大的恶劣环境下 ,获得很高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57.
温度对南美白对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啸尘 《海洋科学》2003,27(10):79-80
探讨了温度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22℃范围内。南美白对虾能够适应逐渐降温和逐渐升温,存活率分别达100%和97.92%。降温后。10℃充氧密封24h,对其生存无影响,存活率100%。此后逐渐升温至22℃,并在22-23℃中暂养3d,对虾存活率95%。  相似文献   
58.
Argo-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全球海洋观测网 (Argo)为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 ,海洋学界正在做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 ,即设计并部署一个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以便对海洋从季节到十年间的变化作前所未有的长期跟踪观测。这项计划的实施 ,将使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和预测向前迈出一大步。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现场支柱就是 Argo剖面浮标网 ,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全球海洋次表层数据库。Argo剖面浮标观测网将由 3 0 0 0个自动仪器组成 (图 1 ) ,每个浮标每隔 1 0天发送一组取自 2 0 0 0 m到海面的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 (图 2、3 )。在全球大洋内每隔大约 3个经纬度布设一个浮标 ,其数据通…  相似文献   
59.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