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23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以初始体重分别为(20.19±0.32)g陆封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20.11±0.47)g溯河型硬头鳟(O.mykiss)幼鱼为实验材料,以淡水组S0为对照,研究了S2(+2/d)、S4(+4/d)、S6(+6/d)和S8(+8/d)4种盐度驯化方式(即每日升盐幅度分别为2、4、6和8,直至30),对2种鱼的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比较了2种幼鱼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经过40 d的实验发现:(1)2种鱼的存活率均以S0组最高(100%),随日升盐幅的增大而下降,其中,S2组下降了23%~28%,S8组下降了62%;4种盐度驯化组硬头鳟的成活率高于虹鳟;(2)2种鱼的生长皆以S0组最高,随日升盐幅的增大而下降;S2组虹鳟与S0组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其他3个盐度驯化组(与S8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种盐度驯化组硬头鳟的生长显著低于对照组,S2和S4组的生长显著高于S6和S8组;S2组虹鳟的生长显著高于S2组的硬头鳟;(3)2种鱼的摄食量(FC)皆以S0组最高,随日升盐幅的增大而下降;S2组虹鳟的FC与S0组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S6和S8组;4种盐度驯化组硬头鳟的FC显著低于S0组,S2和S4组显著高于S6和S8组;相应盐度驯化组的虹鳟和硬头鳟的FC差异不明显(S6除外);(4)2种鱼的饲料转化率(FCE)皆以S0组最高,随日升盐幅的增大而降低;S2组虹鳟的FCE显著低于S0组,但显著高于其他3个盐度驯化组;S2组硬头鳟的FCE显著高于S6和S8组,与S0组差异不明显;S0和S2组硬头鳟的FCE显著低于S0和S2组虹鳟。实验结果表明:日升盐幅为2至海水盐度30的驯化方式对20 g左右的虹鳟和硬头鳟的存活皆产生影响,对虹鳟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硬头鳟的生长,这些影响与摄食量、饲料转化效率发生变化有关。研究表明,20 g左右的虹鳟和硬头鳟不适合入海养殖。  相似文献   
902.
建立一个改进的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研究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采用湍流动能收支参数化风应力产生的垂直混合(夹卷),其中考虑了盐度对层结强度的影响。通过海洋对7002号台风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引起海表温度下降的各热通量分量中,夹卷约占了83%,余下的海表面热通量占了17%。在台风路径转向的右侧,海洋出现强烈的降温,表现出明显的右偏性。降温的幅度、范围和形状均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03.
海洋声速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描述及声速剖面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位于东海外缘台湾东北部冲绳海槽张裂带以西的深海海域声速场的统计资料,分析利用少于5号经验正交函数描述声速场。探索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海表和温跃层水温对海水声速剖面进行预报的方法。研究结果对于声速场数据库的建设、海洋声速场的预报和水下声层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4.
于1986年夏、秋两季在福建省惠安、罗源采集太平洋牡蛎,以人工授精法获取受精卵,在空调室内研究盐度变化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趋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提高能促使牡蛎D形面盘幼虫从正趋地性转变为负趋地性,同时幼虫的正趋光性也得到加强。在D形面盘幼虫期,能引起趋光性加强的盐度增加阈值为2.9×10~(-12);在8日龄壳顶面盘幼虫,提高至5.0×10~(-12)以上。当D形面盘幼虫和壳顶面盘幼虫分别从25×10~(-12)移置于30×10~(-12)时,趋光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的时间阈值分别为4h和6h。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该种幼虫在河口区有无阻留的主动性取决于该区环境的变化,同时也与幼虫不同发育时期有关。盐跃层的存在对牡蛎幼虫垂直分布的影响表明,只要盐跃层为2.5×10~(-12),即能抑制幼虫的向上游泳;一旦盐跃层增加,其阻抑作用仍维持接近低盐跃层水平。这说明盐跃层的存在对牡蛎幼虫的垂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5.
根据1987年12月,青岛海洋大学东方红调查船所获得CTD资料,对闽南—台湾浅滩海区冬季温、盐度铅直向结构作初步分析研究后,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沿岸型;第二种类型是台湾浅滩上升流型;第三种类型是在台湾浅滩南部盐脉动温跃层型;第四种类型是深海温盐细微结构型,也可细分为深海(1)型和深海(2)型。  相似文献   
906.
盐度对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本实验于1985—1986年进行。控制水温在最适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Argopecsen irradians Lamarck各发育阶段对盐度的耐受力不同。从受精卵正常发育至D形幼虫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5—32S,其中从担轮幼虫期正常发育至D形幼虫的适宜盐度范围扩大为23—37S。在72h的实验效应内,D形幼虫存活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1—36S,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33S。其中23S是D形幼虫的存活和生长的最佳盐度。幼虫正常变态成苗的盐度范围相当狭窄,大于60%的变态率仅发生在23.8—26.8S范围内。平均壳高为1063.2μm的幼苗在21.5—44.7S中能百分之百存活94h以上,其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21—37S。个体稍大的幼贝(27—30mm)能在2l一41S中存活144h以上。幼贝经过中间适应后,存活的盐度范围可扩大至13.2—46.4S。  相似文献   
907.
1 IntroductionThe flocculation of fine-grained particles is on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stuarine deposition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alt water and freshwaterfine-grained particles in estuaries will experiencdrastic changes: flocculation, settlement, res…  相似文献   
908.
909.
何杰 《地理教学》2021,(6):25-28
地理核心素养赋予绘图教学新的内涵,新课标新教材改革背景下的绘图教学是教师板图与学生绘图充分融合的体验式学习过程。本文以“海水的盐度”为例,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绘图教学设计。师生绘图始于轮廓位置图,感知地理事实;接着基于示意简图,进行原理再加工;然后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网络;同时利用纵向知识结构图,锤炼学科思维;最后采用剖面图、坐标图等变式图,巩固并检验学习成果。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设计凸显核心素养的绘图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10.
修订后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自2019年秋季使用以来,老师们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与我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本文从反馈交流的众多问题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阐释,期望能为老师们释疑解惑,为老师们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助力,并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