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82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In this study, the barotropic stability of vortex Rossby waves (VRWs) in 2D inviscid tropical cyclone (TC)-like vortices is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rotational dynamics on an f-plane. Two necessary instable conditions are discovered: (a) there must be at least one zero point of basic vorticity gradient in the radial scope; and (b) the relativ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perturbations must be negative to the basic vorticity gradient, which reflects the restriction relationship of instable energy. The maximum ...  相似文献   
152.
本文基于PSU/NCAR MM5中尺度模式对台风榴莲 (2001) 生成过程成功的数值模拟, 利用模式输出的较高时空分辨率资料, 对台风榴莲生成过程中对流层中层中尺度对流涡旋 (MCV) 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中层MCV在台风榴莲生成中的作用有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 中尺度组织化作用: 伴随中层MCV的垂直次级环流圈, 使得区域内的积云对流热塔趋向于逐步在中心区域集中, 热塔相互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合并过程有些热塔得到加强, 而有些趋于消亡。同时, 热塔聚集后的群体效应反馈作用又使得中层MCV加强或维持, 进一步促进热塔的合并以及向轴对称化发展; 第二, 存贮效应: 因为中层MCV的生命史比积云对流热塔长, 能够将消亡对流热塔所携带的热量、 水汽、 涡度加以存贮和保留, 使得中层MCV区域向有利于TC生成的方向发展, 最终成为TC环流的 “胚胎”; 第三, 中层MCV与对流层低层的槽 (涡旋) 以及对流热塔之间通过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中低层系统的垂直耦合。  相似文献   
153.
大尺度涡旋的正压不稳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罗哲贤 《气象学报》1995,53(3):281-288
用极坐标中线性化的正压涡度方程,将大尺度圆形基流上扰动的稳定性问题化为广义特征值的问题,得到了扰动振幅增长率沿方位角方向波数的关系。然后以不稳定模态的扰动流函数场作为初始场,在强、弱两类圆形基流的条件下,用直角坐标中准地转正压模式,分别实施积分时间为60h的试验。结果在模式大气中,初始扰动均随时间而增幅;强圆形基流的扰动增幅更快,并形成与台风螺旋云系看似有些相近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4.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了三大陆块群,特别是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作为独立大陆群存在的统一性。指出泛华夏大陆群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表现在:①早古生代末,扬子、华夏(包括黄海一东海一南海古陆)、中朝、柴达木、塔里木、昆仑一北羌塘一昌都一印支等陆块曾一度拼贴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陆;②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独立的华夏植物群区系;③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泛华夏大陆群主体部分的扬子一华夏和中朝陆块向西运移楔入,导致其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的同步消亡和全球泛大陆的最终形成。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历经了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各陆块的裂离、割据;早古生代末的拼贴、统一;晚古生代的再次分裂和晚古生代末一早中生代与南北大陆群拼贴4个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在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古特提斯既表现出对原特提斯的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中特提斯不是古特提斯的延续和发展,它是标志泛大陆裂一聚巨旋回演化中另一旋回的开始。最后讨论了显生宙地球上大陆由南聚北散到北聚南散,陆块在总体上向北漂移中旋转、裂、聚和泛大陆重组和立即又解体的可能的动力学机制,即地球内部物质向南半球运移,南半球膨胀,促使泛大陆解体。地球内部物质的南移又迫使软流层物质向北运动,驱动大陆碎块北上。蠕动的软流层中,除具有垂向环流的对流环外,还具有大小不等的水平涡旋运动。正是巨大的水平涡旋运动导致了陆块的旋转、会聚(泛大陆形成)和很快脱离涡旋体面离散(泛大陆解体)。  相似文献   
155.
156.
用二维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地球磁层顶的涡旋重联和单X线重联,并将两者作了比较。涡旋重联和单X线重联各在Alfvèn马赫数M_Λ大于和小于0.5时出现于向阳面磁层顶。前者所产生的磁岛与涡旋同心重叠;后者磁力线重联仅产生X点,而不闭合形成磁岛,涡旋分布于X点两侧。在涡旋重联的自组织过程中,互螺旋度等近似守恒决定其渐近态的拓扑结构。最后,讨论了这两种重联对通量传输事件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7.
根据1984-85年冬季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格点资料,采用带通滤波(30-60天)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西风急流的入口区和出口区的低频偶极子结构和亚太地区的低频涡旋活动特征。发现纬向风偶极子的低频循环伴随着东亚西风急流中心的东西摆动,在急流入口区的低频经圈环流对于纬向风振荡有重要作用。从乌拉尔经中亚到东亚到东亚存在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波列,源自乌拉尔地区的低频涡旋先是向南然后向东移动导致波列位相的转  相似文献   
158.
GPS动态定位的初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朝  张琰 《测绘通报》1994,(6):3-6,21
GPS动态定位的研究始于1983 ̄1985年。利用相位观测量进行相对动态定位目前可达到厘米级精度,但其前提是要解决三大问题,即周跳、初始化和改正数据的实时传输。本文着重研究动态定位的初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9.
利用适时红外增强卫星云图和环境物理量场资料.对“91.7”湖北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综述了典型的梅雨锋活跃概念模式;概述暴雨云团的活动特征和涡旋云团、锋面云团演变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60.
The MM5 and its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4D-Var) system are u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authors generate an optimal initial condition for a typhoon by using the bogus data assimilation (BDA) scheme. BDA is able to recover many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yphoons including a warm-core vertex, the correct center position, and the strong circulation.As a result of BDA using a bogus surface low, dramatic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in the 72 h prediction of typhoon Herb. Through several cases, the initialization by BDA effectively generates the harmonious inner structure of the typhoon, but which is lacking in the original analysis field. Therefore the intensity forecast is improved greatly. Some improvements are made in the track forecast, but more work still needs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