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5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1629篇
测绘学   481篇
大气科学   2555篇
地球物理   453篇
地质学   1693篇
海洋学   1276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387篇
自然地理   50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用被动微波AMSR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及发射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多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借助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从被动微波数据中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即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和AMSR不同通道之间的亮度温度,建立地表温度的反演方程。该方法克服了以往需要测量同步数据的困难,为不同传感器之间的参数反演相互校正和综合利用多传感器的数据提供实际应用和理论依据。文中以MODIS地表温度产品作为评价标准,对方法进行检验,其平均误差为2~3℃。另外,微波的发射率是土壤水分反演的关键参数,在对微波地表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发射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2.
983.
984.
降水对荒漠土壤水热性质强迫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王胜  张强  卫国安  郭青厉 《高原气象》2004,23(2):253-258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在甘肃省敦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大小的降水对土壤湿度、反照率以及地表温度的影响;随着降水量的增大,各地表物理量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也越慢;强降水时,5cm土壤湿度的驰豫期为7天.中降水为4天,微量降水为2天。由于降水性质(水和雪)和土壤状态的差异,冬季和夏季相比.降水对地表物理量的影响差不多,但冬季地表物理量的恢复时间要比夏季长得多。土壤湿度和反照率的驰豫期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985.
因为从事的是望远镜行业,我早早的便从各类杂志、新闻上获悉:08年8月1号北京时间18时20分左右,本世纪内我国将发生第一次日全食,“天文盛宴”、“饕餮大餐”等字眼冲击眼球。说实话,活了二十多年,关于日食倒有所耳闻,对其原理也略知一二,可是亲身经历却一次也没有。特别是对关于日全食刹那的描述(瞬间万籁俱寂。天色暗沉,温度骤降,停留在电线上的小鸟象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云霄,  相似文献   
986.
唐雨平 《天文学进展》2008,26(2):139-154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椭圆星系中尘埃起源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尘埃大小的分布及其组成、椭圆星系恒星质量损失速率、尘埃的两种加热机制(恒星辐射加热和电子-尘埃碰撞加热),以及由此导致的尘埃温度分布;尘埃的总质量估算;由热离子导致的尘埃破坏速率,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椭圆星系热气体分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认为热气体分布对于椭圆星系中尘埃存在和破坏的影响不可忽视,椭圆星系中星系内部恒星质量损失产生尘埃的起源可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87.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geological studies of the Wulong gold deposit, three metallogenic stages can be identified. With quartz fluid inclusions as an object of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phase characteristics,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hanges, fluid evolution, Pb isotope tracing and Rb-Sr isotopic dating of fluid inclusions entrapped in the above three metallogenic st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 i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metallogenic evolution, while K+ and other cations and gas compositions (H2, CO, CH4 and CO2) are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vary in a pulsating manner alo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evolution. Inverse calculation of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dicate that at the first metallogenic stage the fluids were magmatic water, at the second stage they were dominated by magmatic water with a minor amount of meteoric water involved, and at the third stage, i.e., the final stage of metallogenesis, the fluids were composed complete  相似文献   
988.
青藏高原耸立于地球大气之中,由于其热力性质与周围大气迥然不同,一般而论,冬季它是一个冷源,夏季是热源,从而对地球气候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青藏高原作为定常热源对大气纬向不均匀的热力强迫作用。大地形热源异常是气候异常的重要因子,青藏高原上空热源异常变化将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大气环流异常。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最强在6月,冷源最强在12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初夏高原对大气的加热  相似文献   
989.
文章根据吉林双辽地区风沙堆积物中的Fe3+/Fe2+值,计算了风沙堆积时的古温度及其变化,结合堆积物的定年数据,建立了该区76.9±6.0~17.8±1.4kaB.P.期间温度波动旋回。结果表明:这一地质时期吉林双辽地区年均温度变化于1.13℃~8.70℃之间,整体较现在为低,应为末次冰期影响所致。该研究得到的松辽平原末次冰期的温度数据,为系统建立松辽平原晚更新世古气候年表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0.
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 000 m处冰芯钻孔温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 010 m处的冰芯钻孔温度的观测结果表明, 该处冰温变化曲线在夏末依然呈暖季型, 其冰层的整体温度(-26.17~-25.63 ℃)和最低温度(-26.17 ℃)是目前中低纬度山地冰川中最低的, 而底部冰床温度(-25.73 ℃)则是目前所有实测冰床温度资料中最低的. 在积累区, 海拔6 250~7 010 m之间冰层温度的高度效应显著. 10 m深处的温度, 冰层的最低温度和底部冰床温度随海拔而垂直变化的梯度分别为-0.83 ℃·100 m-1, -0.68 ℃·100 m-1, -0.79 ℃·100 m-1, 与气温正常的垂直变化梯度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