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7篇
  免费   3156篇
  国内免费   5088篇
测绘学   1075篇
大气科学   5044篇
地球物理   1847篇
地质学   8736篇
海洋学   2125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1134篇
自然地理   2152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50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706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899篇
  2012年   948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937篇
  2009年   924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745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684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52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冬水麦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上海业务数值预报模式中地形动力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6.
997.
天津市250m低层大气风廓线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天津250m气象塔的风廓线观测资料,检验了M-O相似理论的近地层风廓线模式。结果认为,在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使用近地层计算得到的L和U_*,M-O相似模式可以较好地推广应用。对稳定层结,用Yokoyama等人提出的U_*一级近似表达式替换常通量层公式中的相应量后,U_*和u/z之间的关系在风向随高度没有明显偏转的层次中仍然成立并且至少可推广应用到120m。  相似文献   
998.
钱永甫 《大气科学》1991,15(5):90-97
本文利用1982年5月8日和1979年6月28日两个实例,进行了四种方案的48小时数值预报试验,比较了它们的预报质量及彼此间的差异。四种方案是:经典通量、通量修正、经典平流和平流修正。试验表明,在有地形的数值预报模式中,采用平流形式的预报方程组比采用通量形式的为好,既可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又可节省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5~9月平均环流(本文称为背景环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一系列重要系统(南方涛动、瓦克环流、哈德莱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及大范围降水均发生明显异常;北半球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是环流异常的主要区域。它们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论证了该模式在低纬环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威远气田烃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鹤年  储同庆 《矿物学报》1991,11(4):317-324
通过烃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化温度、气相及液相成分、盐度以及同位素的研究,可以认为威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是由白云岩中有机质形成。由于从80~160℃到200~240℃的热解作用,有机物质已演化到过成热阶段。这一过程可由白云岩中存在液态烃及含沥青烃流体包裹体得到证明。威远气田的特征是:震旦系白云岩中天然气的自产自储,以CH_4为主;油田水为古海水,盐度(4.3~17.2)wt%NaCl,pH>8,(CO+CH_4)/CO_2比值指示还原条件。在基底花岗岩石英中发现有气态烃包裹体,其成分及δ~(13)C‰与花岗岩储气层中产出的天然气一致,为部分天然气可能来自深部地壳或地幔提供了新的证据。因而,威远气田天然气的成因主要由有机物质形成,部分甲烷气可能经基底断裂来自地球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