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95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桂林“97.8.1”强对流大风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天气形势,能量场的角度分析了“97.8.1”强对流大风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螺旋度与强对流的关系,认为螺旋度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2.
θse计算     
黄旭 《四川气象》1998,18(2):15-17
在计算机上,模拟计算能得到超越方程Tc精确的数值解,从而使θse的计算成为可能,而且精确度高,苦对Tc的表达式经解联立方程和简化处理后,可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用它计算的θse精确度稍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针对2016年6月23日江苏阜宁龙卷,设计了两组对流可分辨尺度集合预报:一组以ERA5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和侧边界(CEFS_ERA5);另一组以NCEP GEFS为初始和侧边界(CEFS_GEFS),评估了两组试验对此次龙卷的预报能力。结果显示:两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均有约半数以上成员能够再现龙卷超级单体的特征;2~5 km上升螺旋度(UH25)对本次龙卷超级单体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位置预报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UH25的邻域龙卷概率预报产品,分析了龙卷概率预报技巧对关键参数邻域半径和UH25阈值的敏感性,CEFS_ERA5邻域半径取15个格点,UH25阈值取250 m2·s-2最优;而CEFS_GEFS邻域半径取15个格点,UH25阈值取100 m2·s-2最优。总的来说,邻域概率预报产品显著提升了对此次龙卷概率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04.
一次江淮强暴雨过程的湿有效能量及其收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的WRF模式模拟结果,采用基于格点的湿有效能量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期强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能量方程转换项、平流项和垂直输送项对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输送和积聚作用。结果表明,强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的时空特征与强暴雨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低层800 h Pa湿有效能量40×104J·h Pa-1·m-2的等值线范围和该等值线伸展至500 h Pa附近可作为判断强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暴雨发生前2~3 h的能量快速积聚及其对暴雨区移向的引导,对强暴雨预报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湿有效能量的水平和垂直输送及转换确保了能量的积聚和对流层中层能量的增加,为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5.
为深入分析西北内陆干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首先,梳理和评述了过去50年西北干旱区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接着,利用国家气象局信息中心近50年的实测降水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挑选更多有代表性的强干、湿日(月)事件,再进行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过去西北干旱区各地的干、湿环流研究共识多,进展快;而水汽输送分析依旧众说纷纭。(2)过去的水汽输送分析联系降水环流不够;针对西北干旱区降水特点不够;还应加进数值模拟等分析手段。(3)在本文诊断分析和先前数值模拟基础上,指出西北内陆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东南沿海一带,它借助西行台风、西伸了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柴达木低压等多个天气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东南风急流、西侧南风低空急流及河西偏东风等三支气流的次第密切配合,首先,水汽被输送到四川盆地;接着,被北输到西北区东部;继而,再被接力西输到河西走廊及南疆盆地东部。谓之"三支气流+两个中转站的三棒接力"式水汽输送模型。它是夏季输向西北内陆旱区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常规观测和EC数值模式资料,对2020年8月12~13日四川盆地大暴雨天气的环境条件、水汽条件、能量条件、不稳定层结、MCS系统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盆地大暴雨属于“两高切变”型,是在高能高湿环境条件下,北方干冷空气入侵盆地触发锋线对流系统,盆地南部受地形强迫抬升影响触发对流系统,在高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造成四川盆地大暴雨过程。贵州高原的强水汽输送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条件,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重要特征。基于EC数值模式资料分析的盆地暴雨落区比实况探空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祛脂护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湿浊内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ASH湿浊内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予饮食调节和适宜运动等基础治疗,在此之上治疗组予以祛脂护肝饮治疗,对照组予以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MI、ALT、AST、GGT、TC、TG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CAP、LSM值治疗后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BMI、ALT、GGT、TC、TG、CAP值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脂护肝饮治疗NASH湿浊内停证有较好疗效,具有保肝降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治。观察2组患者的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100%(43/43),对照组为90.7%(3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或P<0.05)。2组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纳差、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疗效确切,故可在早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从方证对应角度探究从虚、瘀、湿、郁论治消化性溃疡(PU)的潜在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从虚、瘀、湿、郁论治PU的代表性药串(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结合TTD、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上述药串治疗PU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作用于PU的活性化合物共35个,药物与PU共同靶点49个;核心靶标主要是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等;关键靶点的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结论: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治疗PU的作用机制涉及抗氧化、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与释放、介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体现了中药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黄土地基浸水后的湿陷变形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深厚黄土地基土浸水过程的湿陷特性及其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不够充分。以中兰铁路兰州新区南站某场地为例,开展现场浸水试验,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表位移及地基深层湿陷变形进行监测,同时埋设土压力盒,对浸水湿陷过程中地基土的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