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564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研究石膏岩的水致老化效应,在室内模拟石膏矿采空区的水环境条件,包括不同空气湿度环境和饱和地下水环境。将石膏岩岩样置于其中,定期取出测定其力学性质指标,得到石膏岩老化的宏观力学表现,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试验过程中石膏岩岩样内部的孔隙结构变化,分析石膏岩的水致老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对石膏岩的老化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老化程度随时间递增,石膏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巴西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置于水环境中的时间基本呈负指数关系,泊松比则无明显变化规律;石膏岩老化程度和老化速率与水的状态密切相关。相对湿度越高,石膏岩的老化越显著,老化速率也更快,尤其是被液态水浸泡时,石膏岩的老化最显著,老化速率最快。水对石膏岩的老化过程是水的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的耦合,而化学作用是水致石膏岩老化的根本原因。石膏岩与水接触时,石膏的溶解、重结晶作用的不断进行改变着石膏岩的矿物组成结构,使其结构由紧密变得松散,孔隙率增大,力学性质不断弱化。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石膏矿开采的设计及采后空区的长期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elements Fe. Mn, Zn, Cu. Sr and Ba are studied for the marine organisms collected from typical Chinese coastal water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ajor elements Ca and Mg. Nearly all the distributions for trace elements in macroalgae, benthic molluscs, crustaceans, cephalopods and different tissues of fish (muscle, liver and bone ) are found to show some degree of positive skewness, indicating a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marine organisms with low concentrations for a particular element and only a few organisms with disproportionately high concentrations. Their distribution types are generally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or nearly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of Ca is similar to that of trace elements, while Mg shows normal distribution. Average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types of organism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ir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90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水中硫酸盐起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的溶解,其次为南部泻湖相古沉积咸水的混入。岩溶地下水中的盐分的增加主要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4.
贵州喀斯特地区乌江河水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地球化学》1999,27(4):66-71
  相似文献   
905.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comparison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wall rocks of the ore-controlling strata and ores of the Lower Jurassic Songling black shale formation and the related Songxi silver-antimony deposit of northeastern Guangdong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er Jurassic Songling shale formation is a suite of biologic-rich and organic-rich ore-bearing marine sedimentary rocks.Micro-components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ngling black shale formation consists primarily of algae,amorphous marine kerogen,solid bitument,and pyrobitument.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at the over-maturity stage.There is a general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organic carbon(CO)and metallogenetic elements such as Ag and Sb in the black shale formation.Organic matter in the host rocks in the Songxi ore deposit played a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silver-antimony depositing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black shale ore-bearing formation.In the absence of vitrinite,the relative level of thermal maturity calculated by solid bitument reflectance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temperatute of the Songxi silver-antimony deposit was about 150-170℃,which was considered as an epithermally reworked ore deposit.The role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onxi ore deposit are a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the metallogenetic elements(Ag,Sb) in the sea-water cycle system for ore source and a concentration of metals by ion exchange of chelation as well as reductionn of the oxidzed metals.  相似文献   
906.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中金、钯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2O为100×105Pa,pH为8.5的0.5MNaHCO3+0.01MK2SO4溶液中花岗斑岩的Au、Pd溶解实验表明,温度在100℃时有利于Au的溶解,250℃时有利于Pd的溶解。在pH2O为100×105Pa、200℃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Au的浸出率有升高的趋势,Pd浸出率则呈降低的趋势。随着原岩样品中Au品位的降低,Au的浸出率呈十倍速度增加,而Pd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7.
根据南沙海区17957-2柱1.34Ma以来的放射虫定量研究发现,在0.88-0.91Ma和1.14-1.16Ma两个时期放射虫堆积率和丰度突然降到最低值,造成两次丰度低值事件。第一次丰度低值事件与0.9Ma发生的“中更新世革命”事件有关。这两次丰度低值事件可能是由于高的放射虫碎壳率所反映的强硅质溶解作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和火山灰的稀释作用以及较低的表层初级生产力三者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反映了硅质生物沉积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08.
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地质过程,在蛇纹石化环境中无机碳可以通过化合形成甲烷等非生物成因有机物,为化能自养生物提供初始能量。近年来,超基性岩及蛇纹岩中发现了固态碳质物(condensed carbonaceous matter,CCM),其中包含无机成因的复杂有机物,可能反映其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蛇纹石化过程形成的固态碳质物(CCM)的定义、发现过程及赋存特征,并对其形成机制、形成环境的制约因素、无机来源判别等进行了讨论。固态碳质物的形成可能与超基性岩蛇纹石化作用及费托反应有关。它常与铁氧化物或皂石等特定矿物形成共生组合关系,这不仅是其无机化合成因的证据,同时也证明了特定矿物对固态碳质物产生的催化作用。此外,流体中的H2和CO2的比例也会影响固态碳质物的化学组成,纳米孔隙被认为有利于其形成。但是,固态碳质物具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甲烷等无机成因简单有机物的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这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9.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研究发现,有机酸之所以能提高石英的溶蚀速率和长石的溶解度,主要是由于在矿物的表面及溶液中形成络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矿物表面反应的活化能及溶液中硅、铝离子浓度的结果。有机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可抑制长石等其他矿物的溶解。有机酸与CO2一起共同控制着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或沉淀。  相似文献   
910.
长江流域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1960-2000年间长江大通水文站记录的水、沙以及硅、氮、磷等数据,结合1954-2006年间长江流域库容大于108 m3的162座水库的库容、上游径流量、总磷等数据,利用Vollenweider模型分析了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DSi)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s相比1960s,长江入海DSi通量下降了约1.85×106 t/a,减少了大约25.3%;入海DSi通量的下降与流域径流波动、入海悬沙通量下降以及溶解无机氮通量的增加紧密相关.2)流域水库明显改变径流的自然过程,增加径流的滞留时间,流域90%以上的水库对上游径流的滞留时间超过0.05年,水库产生显著的DSi"生物过滤器"效应.模型计算显示流域大型水库对DSi的累计滞留量可达0.85×106 t/a,占年均入海DSi通量(1990-2000年)5.4×106 t的15.7%,是入海DSi通量减少量(1.85×106 t/a)的45.9%.3)根据保守估计,流域162座大型水库内泥沙累计淤积量达6.75×108 t/a,不仅使悬沙入海通量显著下降,而且造成大量颗粒吸附的外源和内源DSi颗粒沉淀,这对入海DSi通量减少也起到重要贡献.但目前对水库"泥沙过滤器"的滞留机理并不清楚,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