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出了一种在干孔中的跨孔(超)声波测试方法,介绍了一种相应的干孔耦合装置,其使用简便有效、成本低。  相似文献   
62.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火成岩自组织结构成因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了今后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贺兰山北部以小松山为主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建立了小松山基性岩超单元和超基性岩超单元。  相似文献   
6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私家车增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浮动车GPS数据和道路RFID扫描数据反演道路实时车速和车流数据,结合道路噪声预测模型,综合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内主要道路沿线噪声的空间分布,并对如何控制和防范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宜居重庆"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5.
和天文馆馆长作客聂一菁演播室 2009年7月21日,我和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应邀到北京电视台,在晚间新闻报道接受金牌美女主持聂一菁访谈:如何面对明天长江流域500年一遇的日全食?朱进馆长又是博士又是研究员是当然主宾,我却是因为12年前那张“瞬间的永恒”,再次受到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对有机质干酪根类型的分析,重新确定了陆面凹陷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计算的基准温度及古地温梯度,对凹陷内沉积厚度大的地方进行了沉积构造史的恢复,并建立了凹陷热埋藏史模式.据此计算了凹陷内部分TTI值.通过研究,指出了目前对凹陷进行石油勘探的有利生油岩层位.  相似文献   
67.
非平面应变状态下岩石体积变化的估算,一直是世界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初步完善了实用于非平面应变状态下岩石体积变化的计算公式,并用这些公式计算了粤北新洲推覆体同推覆期的岩石体积变化。结果表明,在逆冲推覆时期,整个外来系统普遍发生了强烈的压溶-迁出作用.由此造成的岩石体积损耗平均达22.88%。同推覆期外来系统的巨大体耗,与同推覆期含金动力分异热液的形成和演化以及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8.
提出气象服务综合效益的概念,揭示了它的内容,阐明了它的个体指数以及服务效益的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通过对重心坐标形式Bezier曲线各阶方向导数的分析,给出了这种形式Bezier曲线的有效求值方法,所用内存量和乘法数目与deCasteljau算法相当。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Ⅰ型),另有少量的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富甲烷包裹体(Ⅲ型),未见纯气相、纯液相包裹体;铜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335℃,盐度为4. 2%~16. 7%NaCleq;钨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9~265℃,盐度为2. 6%~23. 7%NaCleq,有少量以石盐为主的子晶矿物,流体盐类溶质从NaCl、KCl、MgCl2为主逐步演化为CaCl2为主,成矿压力为17. 85~48. 90 MPa,深度为0. 67~1. 8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各中段成矿流体成分相似,以H2O、CH4为主,伴有少量N2及微量的CO2。在同一中段内两种矿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相差较大,CH4、CO2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由于铜矿化流体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演化过程造成的,与钨矿化流体演化存在明显差异。氯化物的参与是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中W元素的运移和富集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受F-、Ca2+含量以及锰方解石、黑钨矿活度积的控制,形成了“上白(钨)下黑(钨)”且以白钨矿为主的钨矿体。从矿体的深部到浅部,成矿流体中的H、O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弱负相关),根据水岩反应中H、O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推测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水岩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认为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构成,同时发生了水岩交换反应,成矿流体在迁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石英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形成W、Cu- As、Pb- Zn等矿化带,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