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61.
石家庄污灌区土壤元素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参照土壤质量内涵的三个方面,对石家庄污灌区表层土壤元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肥力元素大部分处于丰富或适宜状态,只有Mo、Co、碱解氮、有效Mo等处于相对缺乏状态;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二级标准限值,其中Cu、Ni、As、Hg、Pb元素100%达到了土壤一级环境质量标准,同时通过对研究区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认为:Cd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较大,是研究区最具有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反映土壤健康质量的土壤元素F处于丰富或适宜状态,I处于相对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262.
把大柳树灌区建成西北甚至全国粮食基地的建议值得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建大柳树灌区所涉及的省区, 过去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达到粮食自给或自给有余, 然而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 单产低, 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生产安全贡献率不高, 农业效益低, 农牧民生活不富裕。作者从该区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等特点,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以及借"南水北调"引水灌溉的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资源等状况分析, 揭示了拟建大柳树灌区作为西北甚至全国粮食基地不仅不可能, 而且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263.
针对干旱灌区水资源紧张、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的现实,在相同灌溉定额下设计不同的盐分梯度,进行干旱灌区膜下滴灌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根区盐分运移的影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当膜下滴灌灌水量为0.2776 m3\5m-2时,对土壤电导率在1.575 ds\5m-1以内的盐碱地均可进行玉米生产;膜下滴灌可有效抑制土壤盐分上移,在0—40 cm土层内盐分下移明显,QY1、QY2、QY3三个处理平均比对照含盐量减少7.0%、9.5%和23 %,在40—60 cm内盐分积累最高;膜下滴灌可使0—40 cm土层内形成淡化脱盐区,这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54%~91%的玉米根系分布在此范围内;膜下滴灌比大水漫灌节水67%,且技术体系成熟,材料国产化,成本降低,完全可以在干旱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4.
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实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9,21(2):79-83
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行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综合治理旱涝碱咸的基本途径。本文介绍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关键在于调控地下水理深在适宜的动态,以浅层地下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四水”(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上水)的地下水库,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地表径流充分拦蓄利用,增强防涝淋盐和淡化地下水质的作用,达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65.
张娜  景孟旗  陈彪 《地下水》2020,(1):98-99
结合贵州省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布局及优化输水系统工程方案等相关问题,对杜仲河水库灌区两种输水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管道输水较渠道输水,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输水效率达95%以上,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占地面积小,且多为临时用地。管道输水运行期管理方便、有压输水速度快、省工省时。为地形起伏较大的灌区运用管道输水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6.
267.
土壤盐分与盐渍化的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和土壤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根据在青铜峡灌区布设的80个代表性土壤样点0~60 cm分层取样测定的土壤全盐量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地质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灌区春灌前土壤全盐量、主要化学组分特征与盐渍化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青铜峡灌区不同深度土壤全盐量呈偏态分布且都属强变异强度;土壤全盐量与主要盐分离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阴阳离子间的强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深度土壤盐分阴阳离子组合十分复杂。(2)不同深度土壤全盐量和K++Na+、Cl-、SO42-、HCO-3含量具有中等-较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大自相关距离均未超过灌区最大直线范围的1/3。(3)灌区0~20 cm土壤属于非、轻度、中度、重度盐化土和盐土的面积分别是437.68 km2、615.43 km2、650.00 km2、2 ...  相似文献   
268.
以河西绿洲灌区夏玉米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玉米间作小麦(W/M)、玉米小麦轮作(W→M)和麦后插播冬油菜还田玉米轮作(W-G→M)3种种植模式,探讨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的影响。测定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下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有着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且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玉米生育期峰值出现在拔节期(6月上旬)。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且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主要受5 cm土壤温度影响。6种耕作模式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为1.60~2.70,免耕均高于传统耕作,且依次为NT W→M>NT W/M>NT W-G→M>CT W-G→M>CT W→M>CT W/M。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模式下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不仅受土壤温度影响,还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