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濮阳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在国家紧缩"地根"的形势下,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尤为重要。今后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重点在盘活城镇存量上下工夫,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规模的持续增长,不同项目重叠用海的问题开始凸显,海域立体分层使用模式得到广泛关注。海域立体分层使用以海域的立体性、多宜性等自然属性为基础,以协调竖向空间的用海活动为目的,是未来海洋空间管理制度体系变革的方向之一。现行的海域空间“平面化”管理思路,使海域立体分层使用面临竖向空间边界不清、二维海籍管理模式不适用、缺少立体空间规划及利益相关者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借鉴土地立体分层使用的经验,结合海域空间自然特征与开发利用特点,分别从海域分层方法、三维海籍信息表达方式、海域立体空间规划、设立海域役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海域空间立体分层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单是豪  倪红珍  汪党献 《水文》2023,43(3):71-75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核心问题,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将工业用水及水污染排放纳入测度体系,建立非期望产出MinDS窗口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与变异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整体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波动性上升的“N”型趋势,总体效率水平有所提高。空间上高效率中心长期位于中下游地区,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效率空间格局非均衡性逐年减弱,分化程度降低。山东、陕西省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流域内处于较高水平,其年平均效率值均超过0.9,2019年流域内中高效率省份占比由2010的44%增加至78%,除青海、甘肃外,均达到中高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54.
2017—2018年在晋南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麦田,开展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对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麦田不同土层的成熟期土壤贮水量均低于播种期土壤贮水量,在0~100、100~200、0~200 cm土层深度不同海拔麦田成熟期土壤贮水量占播种期土壤贮水量的比例分别为47. 28%~45. 46%、42. 49%~77. 50%、45. 06%~60. 96%,其中0~200、100~200 cm深度所占比例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上升;播种期至成熟期0~100、100~200 cm土壤耗水量占该阶段0~200 cm土壤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1. 53%~72. 12%、27. 88%~48. 47%,其中0~100 cm深度所占比例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而100~200 cm则表现为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播种期至成熟期0~100、100~200、0~200 cm土层耗水量占播种期同一土层贮水量的比例分别为52. 72%~54. 54%、22. 50%~57. 51%、39. 04%~54. 94%,其中100~200、0~200 cm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最高海拔(1008 m)麦田0~100、100~200 cm土层及其他3个海拔麦田不同土层深度在不同生育阶段土壤耗水量与其初始土壤贮水量均呈正相关;不同海拔麦田的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与其全生育期不同土层的土壤耗水量均呈现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在提高。  相似文献   
55.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水的"DNA",对于研究水分的传输和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水分耗散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介绍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水分耗散研究中应用的主要原理和比较新的一些技术方法,主要对其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蒸散发分离,植物水分来源区分、叶片水同位素富集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做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和探讨,最后指出国内此类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分循环和水分耗散方面的应用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6.
灌溉水利用效率随尺度变化规律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农田灌溉水利用状况并揭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尺度变化规律,应用改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拟了漳河灌区三干渠灌域的水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以子流域嵌套方式将研究区划分为9个尺度来计算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并分析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分生产率受降雨、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较大,而且随尺度增大明显,其尺度关系可以近似应用幂函数描述,函数的形式和参数与分形思想接近。排水率在中等尺度上的数值最大,但随尺度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一定精度条件下,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尺度转换模式可以尝试应用幂函数形式。漳河灌区在中等尺度上的节水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57.
国土资源是保障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切实推进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应负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过大,形成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压力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切实树立起节约意识,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中创造价值,在节约中实现开发与利用的和谐,从而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花菇形成的气象条件以及提高花菇率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9.
《国土资源通讯》2005,(24):45-45
近日,浙江省常山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从强化用地控制指标管理、强化出让合同管理、建立工业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机制、建立工业项目用地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0.
杭州人工湿地与西溪湿地4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夏季杭州植物园观鱼池人工湿地和西溪湿地的4种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生理生态差异。测定了植物的光饱和曲线,蒸腾速率(Tr),计算了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呼吸速率(Rd)等生理参数。研究发现,夏季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状态优于西溪湿地的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是人工湿地大于西溪湿地,而呼吸速率则是西溪湿地大于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为净化鱼池水的沙基质结构以及间歇式供水条件在净化富营养化水的同时也为其中生长的植物创造了好于自然湿地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