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3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2108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3252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1138篇
海洋学   1198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山东乳山海滩岩及其重要科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福志  袁又申 《现代地质》1991,5(2):201-207,T002
乳山海滩岩,经过室内对微体化石、大化石和沉积岩石学研究,查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海滩岩特征:含有两种文石胶结物、滨海相微体古生物和热带大化石。该岩体形成在全新世最佳气侯期,至少有3次成岩期,对研究古环境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热带地球流体运动的物理特征出发,建立了适合热带地区特点的海气耦合模式方程组并对之进行了系统的尺度分析,指出时间尺度不同的运动其受控的物理过程各异。基于这种时间尺度的差异,我们有可能将不同时间尺度的运动分开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去掉海洋中的波动过程,仅仅考虑与海洋表面温度场的变化相联系的扰动形式会对耦合系统及耦合扰动的性质造成很大影响。由此看来,Neelin所谓的“快波极限”不是一种好的近似。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19°~23°N,113°~118°E)中1000m等深线内60个点的多年一遇风、浪、流和水位极值,并简要分析了南海东部(15°~27°N,108°~122°E)的气候特征,为该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广东省,海南岛及香港特区14个气象站多年的热带气旋过程实测极大风速与最大风速资料,分析热带气旋影响时阵风因子与下垫面的关系,统计沿海阵风因子的分布与变化概况,对工程设计上的阵风因子取值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95.
海南岛表土花粉和热带植被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调查分析了海南岛各种热带植被下的表土花粉,并根据花粉数据进行植被类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表土花粉类型复杂,优势种不明显,反映了热带植被下的植物种类繁多复杂的特性。分模拟能够较好地反映热带气候下的雨林,季雨林和干草原植被,其地理位置与地区植被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海南岛山地的花粉模拟还恢复了热带山地植被,而海岸红树林植被能够被海岸带的花粉证据所模拟。该研究能够为我国大范围表土花粉调查和热带植被类型提供花  相似文献   
996.
根据37年(1953~1989年)的有关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浙北地区当年3月温度,上年4~6月降水量,秋、冬季干湿度和年积温与当年东海热带气旋(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以下统称台风)出现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前期一些气象要素与登陆台风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分别建立预报东海台风出现多寡和台风是否登陆的判别式。从其拟合和试报结果来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7.
998.
通过对2008年5月28—29日呼和浩特大部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得出:此次沙尘暴是由高空冷涡配合地面蒙古气旋形成的;沙尘主要源于蒙古国西部、南部,在高空锋区的作用下,由冷涡旋转携带而至;大气低层干燥的空气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沙尘卷入空中提供了条件;较强的斜压作用出现在低层,这对于有效位能的释放、动能的产生以及气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斜压强迫使动量下传,从而形成强风,触发了沙尘暴;此次沙尘暴主要产生于冷锋附近及其后部。  相似文献   
999.
自2020年初夏,赤道太平洋地区出现拉尼娜现象并持续两年半多(以下简称2020拉尼娜),对其未来演变的预测引起了很多关注,考虑到11年太阳周期活动对热带太平洋SST异常可能存在锁相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太阳活动周(即第25太阳周(SC25))对目前热带太平洋ENSO现象未来演变的调节作用,基于历史太阳周的统计特征,作者对第25太阳周达到其最大值的时间提出三种可能的情景,并讨论了不同情景下的太阳活动对未来两年ENSO演变的可能影响,第25太阳周的持续上升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前2023厄尔尼诺现象发展为超级事件.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利用1979—201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ORAP5(Ocean Reanalysis Pilot 5)海洋/海冰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气象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1979—1998年和1999—2012年两个时间段探讨了南半球热带外地区气候变化对两种不同形态ENSO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南半球热带外区域气候在1999年前后两个时段对ENSO的响应表现出了较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79—1998年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量对Nio3指数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和空间上的响应强度都普遍大于Nio4指数,说明这一时段东部型ENSO对南半球热带外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要更强一些。在1999—2012年,不同形态ENSO与气候变量的相关性大小并无明显的规律,而且空间响应场的差异性并不大。海平面气压、风场和气温对ENSO变化的响应在南半球冬季表现最为强烈,在夏季最弱。三者在1999—2012年秋季对Nio3指数和Nio4指数的响应场中出现了纬向三波数结构。1999—2012年冬季,有异于海平面气压和风场,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海域海表气温对Nio4变化的正响应明显强于对Nio3的响应,该特征在混合层温度中也有体现,表明海表气温随ENSO的变化受海洋特征变化影响较大。混合层深度和混合层温度的响应场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混合层温度响应在秋季表现最强,春季最弱,混合层深度响应与之相反。在1979—1998年,海冰密集度对不同Ni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主要出现在海冰结冰季节,而海冰厚度对不同Ni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在夏季表现较强。海冰密集度和厚度对Nio3变化响应的年代际差异在秋冬季节更加明显,对Nio4变化响应的年代际差异在秋、冬、春季都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