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329篇
综合类   244篇
自然地理   5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覃成林  唐永 《地理研究》2007,26(3):548-556
1990~2004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形成了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 4个趋同俱乐部。高收入和低收入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且连片扩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总体上,一个区域的"邻居区域环境"对其经济增长及其向何种趋同俱乐部转移有规律性的影响。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及其向中低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与其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正相关。中低收入区域更倾向于向低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对于中高收入区域,与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的区域为邻,其向高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与经济增长水平越低的区域为邻,其向中低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概率也越大。高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及稳定性受邻居区域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2.
基于EMD的山东省GDP增长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用EMD方法,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两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山东省的耕地资源保护有所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GDP增长的波动周期为13年、23年、37年和55年;山东省耕地变化的周期为9年、13年、37年和55年。这充分证明了GDP增长的波动对山东省耕地周期性变化的驱动作用。到2015年前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耕地代价性损失将大大减少,耕地数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经济增长和耕地数量减少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最后,本文首次尝试建立有周期的动力学模型,对山东省未来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3.
李争辉  罗亚丽 《湖北气象》2021,40(2):101-110
利用1980-2017年华南地区30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统计特征,定义站点上短时(1-6 h)、中等时长(7-12 h)和长时(>12 h)降水事件,对比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以及所定义的西部内陆、东部内陆、沿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94.
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海南部爆发,受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北部海区季风爆发推迟到5月18日。季风爆发和热带气旋活动对西沙海域的风速和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其中热带气旋的影响更强烈。热带气旋来临之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动量通量均较小;在气旋活动及此后的季风爆发时期,大风使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强,感热通量则在降水期间变化明显;动量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其在此过程中的均值是观测初期均值的3倍以上。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后者是前者的16∶1。不同类型天气过程中,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相似,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有差异。湍流交换系数与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海洋地质译丛》2010,(1):35-35
岁末盘点,胜利油田喜获丰收:2009年生产原油2791×10^4t,连续10年保持稳定增长,连续13年保持储采平衡。西部上产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北油田分公司2009年生产原油660×10^4t,同比增长60×10^4t,生产天然气13.1×10^4m3,全面完成2009年度勘探开发任务。  相似文献   
96.
《海洋地质译丛》2010,(4):49-49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10月30日在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的2010“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能源发展应该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要稳步推进煤矿升级改造,加大油气资源开发,优化火电开发。  相似文献   
97.
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需要人们用科学的手段对经济发展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判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的脉冲响应函数对青岛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二者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环境承载力的存在,经济增长造成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滞的影响,经济增长引发环境问题是渐进的、长期的,所以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环境的长期影响,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数比爆发前有显著增加,而超过1/2的年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150°E以西)有TC活动,表明TC活动可能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大多数(77%)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TC活动偏多,且TC生成位置偏西;而大多数(77%)爆发偏晚年份,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没有TC活动。季风的偏早爆发受季节内振荡、西北太平洋TC活动、中纬度冷空气活动等复杂因素影响,而季风的偏晚爆发则主要受季节内振荡影响。  相似文献   
99.
201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10月,辛亥革命100周年。 为了纪念这两件重大革命事件,《国土资源导刊》地理栏目决定推出“红色地理”系列报到,主要重现红军长征在湖南的足迹以及在湖南爆发的革命事件遗址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对1979年4月10—13日在我国的一次寒潮爆发过程进行了有、无地形及修改地形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发现高原地形对冷空气活动强度及路径等有明显的影响:(1)由于高原地形的存在使冷空气快速沿地形边缘向南推移,冷锋偏南,给我国平原地区带来较大的降温及较多的降雨。(2)这种冷锋的移动快而达到很偏南的纬度主要是低层冷空气沿高原地形边缘绕流所产生的。(3)如果高原大地形不存在,这时冷空气直侵印度,给印度北方带来强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