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川黔湘毗邻区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黔湘毗邻区新构造运动是在NNE向倾斜的古地势环境下发展演化的。螺旋式间歇抬升运动形成三级夷平面、呈层水平溶洞及多级河流阶地;差异性掀斜作用形成特殊的水系组合特征,导致水平溶洞倒流水现象。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地壳抬升平均速率为0.45mm/a。现阶段地壳活化,持续掀斜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92.
一次春季冰雹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出发,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LAPS局地再分析系统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信息,对2009年4月15日湖北省西部大范围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高层有干冷空气,低层暖湿气流发展,垂直温度递减率明显增大,配合对流层低层切变带来的动力抬升作用,易形成降雹;冰雹天气主要不稳定能量来源于地面到对流层低层,地面干线(露点不连续线)及锋面是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主要触发条件;冰雹落区主要位于对流层低层及地面高能区重合区域,且易发生在靠近露点及温度的不连续线一侧;垂直风切变越大,越有利于产生尺寸较大的冰雹。  相似文献   
9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8月18日发生在塔尔湖地区1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整个前汛期副高位置偏西,是造成巴彦淖尔市干旱的直接原因。⑵副高东退,东高西低形势建立,是塔尔湖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⑶500hPa短波槽前正涡度区与700hPa暖切变区、地面暖锋切变区在阴山山脉南麓罕乌拉沟喇叭口地形上空垂直叠置,是产生塔尔湖暴雨的动力抬升条件,也是其形成的触发机制。⑷700hPa贝湖冷涡维持,西南暖涡北抬,两涡在阴山南北相遇的辐合流场建立,为塔尔湖暴雨提供了水汽和冷空气条件,也是干旱年份巴彦淖尔市暴雨预报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94.
曹玉亭  刘良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岩石学报》2010,26(11):3259-3271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瓦石峡河附近塔特勒克布拉克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3.62%~72.06%)、高碱(ALK=6.39~7.83)、过铝质(ASI=1.27~1.43)的特征,其稀土元素含量中等,Eu负异常较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LREE、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εHf(t)=-9.1~-10.5,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1457~1553Ma,反映该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其来源也相对单一。岩石中Nb/Ta、Zr/Hf、Th/U比值及高的CaO/Na2O比值(0.3),高的Al2O3、CaO和FeOT+MgO+TiO2总量,暗示该花岗岩是由中下地壳的杂砂岩经过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的。较低的Al2O3/TiO2比值以及高的Y和Yb含量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岩是在较高的温度及较低的压力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的,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斜长角闪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的长柱状,具有明显的岩浆环带结构,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462±2Ma一组年龄,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Th/U0.1),推断该年龄值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根据CaO/Na2O-Al2O3/TiO2图解和R1-R2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抬升初期。对比花岗岩形成年龄(462Ma)与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已获得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变质年龄(~500Ma),可推断阿尔金瓦石峡南二长花岗岩形成于阿尔金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后应力释放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地壳物质由于压力的降低从而发生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5.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的区域构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南岭和武夷山脉等构造山地。紫红色砂砾岩建造在强烈的流水切割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发育了一大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丹霞地貌,构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密集带等区域性的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从燕山期岩石地层建造到喜山期改造成景,区域构造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96.
关于福建印支运动性质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印支期强烈的抬升和伸展现象的地质事实已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公认,从抬升造陆作用,褶皱造山作用两探讨了印支运动的性质,认为鲆支运行的褶皱造山特征不明显,而隆升造陆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97.
The tecton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plagiogranites exposed in the vicinity of Bingdaban on the northen margin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uplift zone show a distinct mantle-source character, and their enrichment in LREE and selected enrichment in LILE(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reflect a setting related to an arc tectonic regime.These rocks represent the products formed at shallow levels from mantle-derived magmas modified with subduction components(or super crustal rocks).  相似文献   
98.
99.
环流湍流对烟流抬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虑了环境湍流引起的烟流的动量和浮力通量耗散,导出了烟流抬升的控制方程,给出了烟流的轨迹方程和中性条件下热浮力烟流的终极抬升高度。在烟囱附近,轨迹方程接近2/3次律;当下风距离增大时,与2/3次律有明显偏离并逐渐变平。与外场试验资料的比较表明,本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浮力烟流的轨迹和终极高度。  相似文献   
100.
文章对2019年8月20—21日东北冷涡引发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伦贝尔市大范围暴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对流性降水为辅,表现为小时雨强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暴雨区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但强度较弱,强降雨区与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并不重合;降雨期间虽然有持续的低空急流向降雨区输送水汽和能量,但是850 h Pa比湿大部分时间维持在本地暴雨阈值10 g·kg-1以下;由于暖湿空气强、冷空气弱,所以对流有效位能小,对流强度弱;大兴安岭山脉迫使东南暖湿气流强迫抬升,对降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