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许存平 《青海气象》2003,(2):27-29,47
针对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的现状,分析了治理沙化的几种优势牧草混比补播效果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得出:适宜补播牧草出苗的0—10cm土壤重量含水率为15%—20%.气温10—15℃,适宜补播的时间为6月下旬—7月上旬,补播效果以几种牧草泥比播种为最好。  相似文献   
73.
1997~1999年黄河上游玛曲地区人工增雨生态效应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牧草产量,归一化植被指数为生物指标,探讨了人工增雨生态效应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并以黄河上游玛曲地区1997~1999年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玛曲地区人工增雨对于提高牧草产量、增加植被覆盖度都具有正效应,牧草产量平均增加两成多,植被覆盖度增加显。  相似文献   
74.
青海南北二地寒冻雏形土分布区,由于海拔高度及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变化差异显著。但分析二地地温变化特征发现,青南青北地温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差异不甚明显。这主要与二地土壤质地和湿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等有关。表明地温变化是在气候引起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局地土壤-植被性状影响下的结果。当年冬春地温低时,对应牧草产量较高,而地温较高的年份则牧草产量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地温低,土壤冻结深厚坚实,地表蒸发减小,易贮存较多的土壤水分有关。  相似文献   
75.
丘陵红壤区决明属牧草品系的适应性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占全国总面积22%的南方红壤区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问题,及福建省当家豆科草种少等问题。引进40个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在福建省不同气候带的红壤山地进行多年适应性筛选和验证试验。通过聚类分析和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荒山荒坡地种植的直立型品种C.nictitans ATF2217、ATF2219,适宜于果园套种的匍匐型品种C.rotundifolia CPI34721、CPI92985和适宜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C.rotundifolia CPI86134、CPI86178等6个品系进行推广利用。其中Chamaecrista nictitans cv.ATF2217已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定名为“闽引羽叶决明”。  相似文献   
76.
青海高原天然牧草产量预报方法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亮东 《气象》1997,23(12):52-54
依据青海省铁卜加特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多年资料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天然牧草的生育规律及其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映,将牧草产量分解成平均经济产量和气象产量,设计和计算综合牧业气象指标-水热指数,并分析牧草产量形成规律,对不同时期的牧草产量进行模拟预报 。  相似文献   
77.
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8.
用1989-1991年在天山北坡不同草场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与光谱资料及同步接收的NOAA/AVHRR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场光谱植被指数随太阳高度角的上升而降低;随牧草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份的光谱植被指数值不同.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并建立牧草产量动态监测光谱模型;牧草干重和鲜重与气象卫星比值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7597和0.8066;建立牧草产量卫星遥感监测模型,可用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典型草原水分条件与天然牧草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琼  梁秀婷 《气象》2006,32(S1):116-120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分析水分条件与牧草产量的关系是确定旱灾指标、评价草原生态环境优劣的基础。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3个站点近15年的天然牧草、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降水量、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不同时期牧草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了各水分因子相关性的时空分布规律。得出:土壤水分与产量的相关好于降水量;降水与产草量多呈二次曲线变化,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产草量多呈直线变化;相关程度随生长进程的推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呼伦贝尔市天然牧草生物量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年气象资料和15年的天然牧草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将牧草的整个生育期分为缓慢生长-积极生长-缓慢生长3个阶段;应用积分回归统计方法得出:牧草缓慢生长期为返青-展叶时期,光、温、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基本呈正效应。牧草积极生长期为牧草拔节-开花时期,温度、日照基本满足牧草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分条件是主要矛盾。第三个阶段(牧草缓慢生长期)为牧草灌浆期-成熟时期,此时光、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基本星负效应,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基本呈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