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41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找出了冻害发生的天气规律,提出了定性预报的指标。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预报方程,方程预报平均误差不超过1.0℃,具有满意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2.
1玉米苗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1.1玉米发芽对气象条件的基本要求五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6~7℃虽能发芽,但发芽极慢,易感染病害而发生霉烂。10~12℃发芽正常。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高为44~50℃。玉米从播种到出苗所用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十分密切:温度10~12C需18~20天;15~18C需8~10天;20℃以上时,5~6天即可出苗。玉米种子发芽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一定的水份,一般玉米播期的土壤水分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使种子正常发芽出苗;低于50%或高于80%,均不利幼苗扎根。1.2玉米苗期气象…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具有历年夏雨集中的规律,而盛夏7~8月降水量在年降水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盛夏降水不单对汛期有较大影响,与农业生产引进良种也有很大关系。丹玉13玉米虽然具有很大增产优势,但是该品种对大斑病却没有高抗能力。盛夏降水较大时,对该品种生长发育不利,易发大斑病,不会有较高的产量,进而影响本品种的推广。据分析,当7、8月降水较少,相对湿度也适合时,对推广此品种较为有利。本着这一思路,在本省推广栽培中,考察本品种对气温、日照都较适宜,但对辽宁盛夏降水。  相似文献   
14.
潘新社  祁文举 《自然资源》1996,(6):37-39,23
经1992-1993年引种试验研究,从众多的作物品种中筛选出了几个优良品种,玉米品种主要有“农大60”,“辽单19”,“矮112”,大豆品种主要有“84018-13”“铁丰24”,“铁丰25”。这些品种表现出极好的丰产性状,丰富了滦平县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净辐射(Rn)、水汽通量(LE)、感热通量(Hs)和土壤热通量(G)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农田生态系统模型RZ-SHAW对水热过程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Rn大部分用于玉米潜热的消耗,水汽通量与净辐射的比值(LE/Rn)随生长阶段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约60%左右,但比用RZ-SHAW模型模拟的结果略低;RZ-SHAW模型模拟得到的夏玉米日蒸散量与实测值的变化比较符合;逐时水汽通量与相应时段内涡度相关实测值一致性指数(IA)均在0.75以上,均方差(RMSE)在1.0W·m?2以下.LE日变化呈倒“V”型,Hs呈倒“U”型并偏向午前,二者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Hs出现在11︰30左右,LE出现在13︰00左右,比Hs推迟一小时左右.CO2通量日变化呈不对称“V”型,峰值出现时间在11︰30左右.夏玉米4个生育期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Fc+Rs)/LE在日出以后,随着光强的增强,水分利用效率迅速升高,至10时左右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其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24.3g·kg?1,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0.3g·kg?1.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苗期及拔节生长前后光热充足,气象条件有利于生长发育,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②农田底墒较好,玉米需水关键期降水较充沛,南疆灌溉用水有保证。③抽雄和开花吐丝期间,大部春玉米区无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玉米主产区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内蒙古主要农业区赤峰、通辽、呼市、临河为代表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述4个站点多年玉米产量与各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得出降水量、气温、风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期是玉米的拔节期和乳熟期,同时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玉米单产与气候因子的综合预报模型,并用近年的资料对模型进行回代检验,拟合率达83%。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物系数曲线是估算作物生长季耗水量变化的重要参数。基于2013年4—9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田间水分试验和1994—2013年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反求春玉米作物系数,分析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 建立动态模拟方程,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分段直线法结果进行比较, 提出胁迫条件下作物系数的叶面积修正方法。结果表明:玉米作物系数随发育进程可用三项式曲线描述,变化趋势与产量水平无关, 但随产量增高而变幅增大;以出苗后相对积温为时间变量建立模拟方程效果较好,决定系数 (R2) 均在0.92以上;模拟计算出各站点最大 (1.30~1.48) 和平均 (0.831~0.919) 作物系数,与FAO分段直线法计算的典型值和区间值基本一致,生长中期平均相对误差为3.4%~7.2%;提出利用相对叶面积指数修正作物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2014年实例检验,土壤水分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3%,相对误差小于15%的占95.8%。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淮海区域90个站点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A1B)下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模拟的黄淮海区域1951—207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对温度的需求,构建了黄淮海区域的温度适宜度和变异系数模型,并对1951—2070年黄淮海区域热量资源、夏玉米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淮海区域≥10℃积温和80%保证率下日平均温度≥10℃的初日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分别呈增加和提前趋势。2)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随时间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出苗—抽雄期的温度适宜度随时间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抽雄—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空间上呈现2010年前北低南高、未来情景下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趋势,时间上呈2010年前稳定、未来情景下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变异系数呈相反变化趋势;3)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温度适宜度及其变异系数从播种—出苗期—出苗—抽雄期—抽雄—成熟期均呈反相位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若子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16,36(3):311-318
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气象数据,结合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利用SPSS聚类分析方法给出了东北三省低温冷害分类标准,并对低温冷害频率时空特征和年代际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东北三省玉米(轻、中、重度)低温冷害发生范围随时间呈减小-增大-减小变化趋势,1999年后东北三省出现低温冷害的范围显著减小,变化幅度均为中度> 重度> 轻度低温冷害。近10 a东北三省的轻度低温冷害仍时有发生,而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发生较少。东北三省低温冷害频率呈由北向南呈减小趋势,轻、中、重度低温冷害频率高值区分别位于营口、哈尔滨和大兴安岭地区。各年代的重度低温冷害发生范围变化不大,中度与轻度低温冷害发生范围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为东北三省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