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6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珠江口内伶仃洋不同海域3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的210 Pb测年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垂向变化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珠江口沉积速率时空变化;探讨了在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重金属分布特点和累积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东西两岸的沉积物平均粒径4~7.5Φ,横门和深圳海域沉积物敏感组分呈现出显著双峰分布,粗细组分分界线为5.25Φ,淇澳岛沉积物敏感组分不明显,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基于210Pb测年的CIC模式,获得了各个岩心的现代沉积速率,横门海域沉积速率1.6cm/a,淇澳岛海域沉积速率4.08cm/a,0~70cm深度内深圳西海岸海域沉积速率2.58cm/a,70cm以深沉积速率为4.47cm/a。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Cr、Ni、Cu、Zn和Pb含量从1923—1986年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变化不大;1967—1983年的深圳海域和1983—2004年的淇澳岛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快速上升;进入2000年以后,2003—2005年和2008—2012年,重金属含量呈现逐年减小趋势,2005—2008年则表现为逐年上升;这些变化与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重金属入海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2.
利用深圳市气象局1953—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出现的雾日(包括能见度达到10 km及以下的轻雾和能见度达到1 km及以下的雾)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轻雾日与雾日多发于冬春季节的02时和08时,发生时地面10 m平均风速为1.9 m/s,近60年来总雾日有增多趋势;能见度达到1 km以下的雾日多发于冬春季节的08时,发生时地面10 m平均风速为1.0 m/s,近6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得出珠江口地区出现雾日的典型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均压场型、冷高压底部型和冷高压后部型三种;850 hPa天气形势可分为一般均压型、弱高压脊附近均压型和弱低槽、低涡附近均压型三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对三种典型地面天气形势下的珠江口雾日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再现珠江口雾的形成、维持与消散过程。880 hPa附近逆温层的演变、960~920 hPa水汽输送的变化与近地面风场的特征是影响珠江口地区雾生消过程的三个重要因素。结合多年统计分析结果、中尺度模式模拟结果以及珠江口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建立了珠江口雾生消过程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3.
154.
伶仃洋钻孔岩心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伶仃洋位于珠江口东部,为一喇叭状的河口湾.除对伶仃洋的地形、水文和现代沉积等有过研究[1-4]外,对其垂向的地层层序和地质历史中的环境演化等也做过探讨[5-10].  相似文献   
155.
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化学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文  颜文 《海洋科学》2002,26(6):27-30
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整体 ,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各个因子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相互作用和影响。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正是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而日益严峻。珠江是我国具有流域经济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冲突集中的大河之一。珠江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自然条件优越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生态效应极为敏感。然而 ,近10几年来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加之 ,该区河网纵横 ,雨量丰沛,各种来源的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大气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珠江河系及珠江口[1],使河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6.
利用广东新会崖门夏、冬季大气边界层综合测试资料,分析珠江崖门出海口地区的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表明:边界层内600m左右是一个特征量的转折点,风速廓线明显偏离幂指数规律,平衡球法得到的扩散参数和Rasquill-Gifford曲线符合良好,三向风速仪法得到D,E,F类稳定度的扩散参数为Pasquill-Gifford曲线的2—3倍。珠江崖门出海口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和内陆地区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57.
张希然 《海洋与湖沼》1991,22(5):480-488
珠江三角洲海涂资源丰富,自然肥力较高。其基本特性是:1.质地较粘重,一般物理性粘粒为30—80%;2.盐渍化较明显,全盐量多在0.2—1.8%之间;3.养分较丰富,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6—2.4%;4.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主要开发模式是围垦和海水养殖。因热量和淡水资源较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8.
珠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9.
160.
用采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区河段的水和沉积物进行自净试验。试验池内介质由某一段面的水和相应断面的积物组成。试验按加入和未加入污染物、流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条件组合进行,从试验获得的数据看,在加入污染物的试验池不中,CODMn、油类和砷含量变化有如下规律:以石油含量降解最为迅速,在1-3d内可降至未加入水平;其次是砷,自净速度与盐度有关,其含量降解50%时在低盐度水试验中为6h,在盐度较高水中约需2d;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