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63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70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7.12”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雪过程的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 对“97.12”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ψ场和w%场的三维配置在降雪发生前和发生初期与暴雪带基本一致, 说明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高原暴雪启动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全球重力异常对大气活动中心、气旋多发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观测和地面实测资料统一归算的全球空间重力异常,探讨重力异常对全球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热带气旋以及温带气旋和高原低涡多发区的影响,并对其物理机理作一简要讨论.认为重力异常是大气运动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张旗  焦守涛 《岩石学报》2020,36(6):1675-1683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埃达克理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压背景"已经可以被证明是一个近似正确的理论。笔者强调指出,埃达克岩的高锶低钇特点不能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解释,只能用残留相理论解释,说明埃达克岩与榴辉岩(是榴辉岩,不是石榴石)处于平衡。埃达克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为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本文提出埃达克理论的三个预言是:(1)埃达克岩不与南岭型花岗岩共生;(2) 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原和山脉;(3)埃达克岩与金铜成矿作用有关。笔者欢迎全球科学家对上述三个预言进行检验。文中还重新提出了"中国东部高原"问题,指出国内外已经消失的高原和山脉肯定不少。但如何恢复它们、识别它们?国外没有现成的实例、方法和思路。而"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这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还建议根据埃达克理论部署区域性和战略性找矿工作,开展全球、全国的中酸性岩大普查,重点查明埃达克岩和南岭型花岗岩的时代和分布,划分地壳加厚和地壳减薄的区域,在埃达克岩发育区部署金铜找矿工作,在南岭型花岗岩发育区开展钨锡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力侵蚀区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重力侵蚀是研究区域重力侵蚀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数据,通过多期航片、卫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是快速确定重力侵蚀发生区域的主要方法.以马来西亚金马仑高原作为研究区,选取不同时相的SPOT5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发生重力侵蚀的区域.研究表明,通过多时相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地表植被的变化信息,运用阈值法可快速提取可能发生重力侵蚀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5.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时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时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一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相似文献   
996.
《河北地质》2008,(2):13
近年来,我国在金矿勘查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新发现的金矿床主要有5个,分别为冈底斯雄村铜金矿、东昆仑青海大场金矿、秦岭甘肃省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海南抱伦金矿等。  相似文献   
997.
中國之物候     
物候之觀察,我國起源甚早,詩豳風七月之"春日載陽,有嗚倉庚"及"四月秀葽,五月嗚蜩"等(1),皆物候紀述之最古者。夏小正、禮记、呂氏春秋、淮南子、易緯及逸周書諸書,更詳記物候(2),分節氣之早遲,以為耕作之準則。歐西之物候學,早在希臘時代已略具端倪,自十八世紀而降,且成為研究之科學(3)。顧我國古籍中所載者,已曆時數千年,古今氣候有異,南北地域亦殊,自未可實用於今日之全國,唯有施行普遍觀察,探求物候之變遷,庶可從事新月令之制定也。近年物候之調查,自民國国廿三年起卽由中央農業實驗所各地農情報告員觀測记載,選定之物類,植物凡廿一類,動物有九種,觀測之標準植物為發芽、葉盛、始花、盛花、果熟及落葉;動物則為始見、初嗚及絕見。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三月之紀錄,業經盧鋈君撰有"物候初步報告"一文(4),本篇乃赓续盧君之作,将逐年各地所記  相似文献   
998.
《地质论评》1948,13(Z2):286-287
西康高原东部之地貌已达壮年中期或晚期,宽谷缓山在在皆是。惟其中常有较高之山拔海达四千公尺以上。最高者如世界闻名之木雅唝噶山高达七千余公尺。在此高山中拔海五千公尺以上之区多有现代冰川,终年积雪不化。而在五千公尺以下四千公尺以上之区则常有第  相似文献   
999.
在南极洲高原的冰穹C有望发现非凡的天文观测条件,受此鼓舞,许多国际小组协同努力对该地的大气条件作全面的测量.评述对冰穹C的选址现况,讨论过去、现在和计划中的选址仪器,迄今已得到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天文含意.  相似文献   
1000.
为进一步认识高原涡对盆地西南地区暴雨过程的影响,总结该区域暴雨预报经验,本文利用2001~2011年高原涡切变线年鉴、MICAPS实况天气图、盆地西南地区气象站日降雨量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引起盆地西南地区暴雨过程的高原涡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得到结论:1)引发盆地西南地区产生暴雨量级以上降雨的高原涡过程多发生在每年7月;高原涡东移将对盆地西南地区产生明显降雨;48小时后大部分高原涡减弱消失,少数继续东移或东南移;2)引发盆地西南地区产生暴雨的高原涡通常是暖性高原涡,高原涡东移48小时后有明显的冷平流入侵转变成斜压性低涡;这一类高原涡常常与高原切变、西南低涡、副高、低空急流以及南亚高压等影响系统相配合,共同作用产生一次暴雨过程;3)引发的盆地西南地区暴雨的高原涡过程的温湿场特征为:500hPa高原东部到盆地上空的大气高温高湿的特征明显,700hPa和850hPa盆地高温高湿,同时垂直上升运动旺盛且随高度向北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