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0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338篇
大气科学   34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972篇
海洋学   439篇
综合类   531篇
自然地理   9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1.母子医疗保健中心主要满足孕产妇和幼儿的医疗和健康保健需求,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在本设计中打破以往病房布置的常规,融入人性化和环保的新理念,体现温馨、舒适和家庭化,集治疗与休养于一体,同时满足诸如停车,中央空调机房、供应室等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982.
分析结果表明,商城库区气候温和,热量变化平缓,降水充沛,空气湿度大,雾日多,大部分时间库区水温高于气温.库内应以生态资源开发为主,发展水上交通运输、旅游观光、水产养殖业;库区周边陆地应以气候资源开发为主,发展畜牧业生产,扩大茶、果等特种经济林木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在搜集了大量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气象灾害史料的基础上,应用历史学、生态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山西中部地区自明代前中期以来近500年的生态环境劣变过程,以及在其影响下的气象灾害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得出初步结论:森林毁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具有不可逆性和累积性的特征。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生态环境遭破坏引发4个方面恶果:一是水土流失会长期存在,并逐趋加重。二是洪涝灾害明显加剧。三是干旱频率显著增大。四是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趋于严重。森林毁坏,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气象灾害加剧,反过来气象灾害加剧又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84.
元谋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谋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1080.79km^2,占总面积的53.5%。通过对水土流失特征、危害、水土保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水污染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全球生态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态度的不一样等3个方面来分析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为了加强生态安全,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制定国际性的环保公约、开发环保技术、提高发达国家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教育等5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86.
弘扬生态文化把握生态环境中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绍荣 《吉林地质》1998,17(1):76-79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人类生态环境存在着适应人类生存必须的各种度的限度。在开发自然、创造文明过程中,要弘扬生态文化,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生态环境中的“度”。建立生态平衡系统,提高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意识和文化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87.
陈志清 《第四纪研究》1998,18(2):185-185
l问题的提出荒漠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已往对荒漠化的研究一般偏重于北方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强烈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南方的水蚀荒漠化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我国南方部分花岗岩丘陵地区,由于水力作用为主的强烈侵蚀,土地严重退化,并且发展到劣地切割,出现类似荒漠的景观,闽西南长汀县河田镇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该镇的水蚀荒漠化大致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形成,到40年代发展到顶峰,当时的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没有树木,不见鸟兽,地面支离破碎,一片红包荒漠景观。50年代以来,虽经部分治理,但又有新的破坏,几经反  相似文献   
988.
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王根绪  程国栋 《地理科学》1998,18(4):355-361
分析研究了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探讨了流域不同地带的生态环境功能。结果表明:干旱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是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形成与分异最主要的控制性因素,几大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经久形成内陆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带规律和生态系统功能在空间不同地带上的显著差异性,认识这种分带规律与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是合理开发的  相似文献   
989.
信阳茶区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信阳茶区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茶区适宜种植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同时,也指出本茶区地质生态环境条件的不足及存在良种繁育栽培,茶叶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共同促进河南茶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0.
脆弱生态环境是影响生存环境,导致环境日趋恶化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为例,从景观和景观生态出发,论述影响脆弱生态环境景观不稳定性的各生态等级尺度的扰动因子,即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生态位、群落生态、生态系统。同时文章认为各种干扰的实质是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分析各生态等级尺度扰动因子有助于建立景观生态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脆弱生态环境及其景观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