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726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550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1年   3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6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7篇
  1943年   5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2.
章动序列的不准确引起春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电源的赤经、赤纬。利用IRIS网五天一组的VLBI观测资料,我们解算了定组观测的13颗射电源的赤经、赤纬,从射电源的位置残差解算出黄经章动和交角章动的改正,并估算了章动周年项(365.3天)和半年项(182.6天)的系数改正及自由核章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3.
4.
木星土星边缘的椭圆拟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CCD观测的木星或土星光环图像二值化,再用“四邻点模板”检测获得二值图像的边缘,最后用椭圆方程迭代拟合边缘,可以获得行星几何中心的位置。这被证明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方法。本文给出了用椭圆拟合检测边缘的全部公式及有关说明。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概率度量空间中t-模生成的概率意义。对构造t-模提供了具体方法,并以实例介绍了这种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滑坡体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超  胡兴娥  安娜  刘杰 《岩土力学》2008,29(5):1355-1360
针对滑坡地质研究的自身特点,提出了面向滑坡地质体三维建模的NURBS-BRep混合数据结构和地质结构单元实体构造技术.通过对滑坡基础地质数据的预处理、滑坡数字地形和滑动面的三维建模、地质结构面的系统构造、地质结构体的生成和显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滑坡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水库滑坡,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滑坡地质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进行了三维剖切分析、数字钻孔、等值线生成、滑块自动剖分、滑坡失稳可视化动态模拟和滑坡体方量精确计算等一系列实用的可视化分析,为滑坡稳定性的准确计算和客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台湾东南和非律宾东北海域的黑潮,在沿台湾东岸北上的过程中,其表层流轴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异。本文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GEK资料),粗略分析了台湾以东及东海南部海域黑潮表层流轴的季节变异,并对引起变异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季风和海底地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该海域中黑潮特有的路径特征,而季风是引起黑潮表层流轴季节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向不规则波浪生成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俞聿修  柳淑学  李黎 《海洋学报》1992,14(4):140-146
实际的海浪是三维(多方向)的,海浪的方向分布对于海浪折射、绕射及泥沙运动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人们利用多向不规则造波机对它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同时,基于合适的数学模型,可在计算机上产生长时段的多向不规则波浪,用于研究海浪的基本特性及其对工程建筑物的作用,也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手段,这也是制作多向不规则波造波机控制信号的基础.因此,如何由数模有效地合成多向不规则波浪,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把海浪看作由无数不同频率和不同方向的组成波线性叠加而成,因而将模拟二维波浪的方法[1]直接推广应用于三维波浪的模拟.但是这样模拟所得的波浪往往是空间上不均匀,时间上会重复出现,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本文首先给出了多向不规则波的三种模拟方法,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给出了较理想的海浪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拟所得波浪的基本特征和模拟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是上升流多发区,近年来已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的重视。我国海洋学家通过对台湾海峡区水团、海流和营养盐等的分析研究,不仅得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并对其成因也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由于这些研究都是采用间接方法,因此对上升流的主要成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引起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各驱动力因子量级的分析,进而判断出上升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