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32.
2002年11月~12月,新疆主要天天气侯特点是:气温变化剧烈,降水11月少、12月多。其中11月全疆各地气温异常偏高,北疆地区比常年偏高3.4℃,居历史第三位,导致全疆大部地区入冬期推迟。12月份,由于天气过程多而强,造成全疆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低、降水偏多、积雪偏厚;其中,12月下旬北疆西部和北疆沿天山一带的偏低幅度在5~7℃;南疆大部地区偏低1.9~9.9℃,南疆地区旬平均气温偏低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三位,哈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南疆大部地区出现近年罕见的积雪。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从1…  相似文献   
133.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依据现有统计资料,结合我国畜牧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时空上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畜牧业20年以来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畜牧业发展的恢复时期、快速发展时期、稳步发展时期。并总结出我国畜牧业生产的空间变化特点:畜牧业产区总体变化不大,局部有所变动。提出我国畜牧业已经形成了以牛肉、奶类、禽蛋生产为主的东北区、以生产猪肉、禽蛋为主的黄淮海区和长江中游区以及以生产牛、羊肉为主的西南区。  相似文献   
134.
1气候概况今年秋季(9~11月)全区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呼盟、兴安盟大部、阿盟南部偏多,其余地区均偏少。初(秋)霜冻除阿盟地区偏早外,其余大部地区偏晚,无霜期长,对农牧林业生产非常有利。1.1气温秋季平均气温普遍偏高,中西部大部地区偏高2~3℃,其中...  相似文献   
135.
136.
上海滨岸带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滨岸带的开发利用是整个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新一轮滨岸带大规模开发热潮,完全改变了上海滨岸带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本文利用上海及滨岸6区县近10余年来的统计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上海滨岸带土地利用的结构现状,揭示了本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以期为制定土地利用开发,管理政策和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7.
1 气候概况今年秋季 (9~ 11月 )气候特点 :全区平均气温除东部偏北区略偏低外 ,其余大部地区均偏高。降水前期西多东少 ,后期东多西少。秋霜冻大部农区偏早 ,局部偏晚 ,日照充足。1.1 气温全区大部地区季内平均气温除呼盟中北部较历年同期略偏低外 ,其余地区均较历年偏高 1℃。9月份平均气温呼盟西部较常年偏低 1℃ ,其它地区偏高 1~ 3℃。 10月份只有阿盟比历年同期偏高 1℃ ,呼盟、兴安盟大部、锡盟乌拉盖偏低 1℃ ,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值。 11月份平均气温呼盟中部及阿盟局部比历年同期偏低 1℃ ,其余大部地区比历年同期偏高 1~ 2℃。1…  相似文献   
138.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茂莉 《地理研究》2003,22(1):89-95
畜牧业是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生产部门,早期的畜牧业属于放养型,依托定居农业而存在,游牧业的产生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并与定居农业完全脱离。导致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并由放养型过渡到游牧型与气候变迁有直接关系。本文以内蒙古朱开沟考古发现为例,论证了畜牧业分离以及游牧业产生与环境变迁的对应关系,并指出草原民族在由原始农业转向畜牧业几乎没有发生空间区域的位移,环境变迁推动人们适应环境放弃农业生产,将生产方式转向畜牧业  相似文献   
139.
周道玮  王婷  王智颖  李强  黄迎新 《地理科学》2020,40(10):1731-1741
为了草地农业区域优化发展,依W Koppen世界气候分类途径,进行了中国气候分类及草地农业气候分区,依据相应途径,制作了中国饲草寒冷度分区图和中国饲草炎热度分区图,分析了各饲草气候区适宜的饲草作物种类及管理对策。中国气候及草地农业气候有17个类型,归并为6个饲草气候系统,中国饲草寒冷度分11个区,中国饲草炎热度分8个区。每个气候系统及寒冷度分区和炎热度分区内,分别有适宜的饲草作物,其评价标准为:生态适应、生长状态正常、发挥潜在遗传产量、有经济效益。干旱饲草气候系统发展低密度放牧饲养,湿润饲草气候系统发展规模化集约饲养,为中国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的基本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