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内蒙古大(暴)雪与白灾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宫德吉  李彰俊 《气象》2000,26(12):24-28
使用1961~1998年内蒙古118个地面测站的历史资料及同期亚欧500hPa高空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大(暴)雪及白灾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发生大(暴)雪频率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的东部和南部,而白灾最重的地区却是内蒙古北部。指出产生“坐冬雪”是形成白灾的必要条件,给出了产生“坐冬雪”的气象指标,总结了内蒙古大(暴)雪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72.
173.
魏海成 《盐湖研究》2020,28(4):10-21
青藏高原因其高寒、缺氧的自然地理环境,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 m)生存适应过程及其驱动机制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是史前人类迁移、扩散到高原腹地的重要通道,而青海湖盆地处于该通道的关键区域,是研究史前人类在高原生存适应过程的理想区域。畜牧业是维持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人类永久定居的最重要生产资料,对人类早期适应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代用指标,对青藏高原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认识不足。粪生真菌孢子产量大、易保存,对畜牧活动具有直接指示作用,为研究高原畜牧活动历史提供了重要手段。该研究系统采集了青海湖盆地现代放牧家畜粪便和表土样品开展真菌孢子组合特征分析,评估确定对畜牧活动指示敏感的粪生真菌孢子种属类型。并对青海湖江西沟2号遗址(JXG2)地层剖面开展了真菌孢子记录研究。通过JXG2遗址剖面粪生真菌总浓度与炭屑浓度(>50 μm)、石器、动物骨骼和陶片数量等遗址遗存综合对比分析,提出青海湖盆地早期的畜牧活动出现于~6.0~5.5 ka,并在全新世后期逐渐加强,在齐家文化—卡约文化期,农牧经济逐渐取代狩猎—采集经济成为区域主导生业模式。该结论得到青藏高原东北部花粉记录、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