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4 毫秒
91.
莫桑比克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是全球海洋潮流和潮能耗散最强的海区之一。文章利用高分辨率通用环流模式对该海区的正压潮流进行模拟, 并对该海区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莫桑比克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潮波主要是半日分潮占主导地位, 全日分潮可忽略不计, M2分潮形成1个左旋潮波系统和1个右旋潮波系统, S2分潮形成1个左旋潮波系统。莫桑比克海峡和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等绝大数区域的M2和S2半日潮流是逆时针旋转, 在马达加斯加岛顶部等局部区域是顺时针旋转, 而且在海峡通道等复杂地形处潮流流速量级较大。潮能通量矢量主要来自东边界, 大部分潮能通量沿马达加斯岛北部传入莫桑比克海峡区域, 其中经过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和进入莫桑比克海峡的M2 (S2)分潮的潮能通量分别为156.86GW (40.53GW)和148.07GW (36.05GW), S2分潮潮能通量的量级大约为M2分潮的1/5~1/4。底摩擦耗散主要发生莫桑比克海峡和马达加斯加岛南北部, 其中莫桑比克海峡M2 (S2)分潮的底摩擦耗散为1.762GW (0.460GW), 占其底部总耗散的43.74% (39.72%)。  相似文献   
92.
在对流性天气的预报工作中,沙瓦特指数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物理量,准确、快捷计算该指数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干、湿绝热过程相当位温守恒的原理,运用David Bolton给出的系列公式计算凝结温度、相当位温,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应用探空资料自动、准确计算沙瓦特指数。11个实例的计算表明,与其他5种沙瓦特指数计算方案相比,新方案计算简洁、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均有所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计算中间过程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和多次近似处理,且抬升凝结温度、相当位温等重要物理量计算比较准确。利用2010-2011年湖北省汉口站MICAPS格式探空资料,对比了查表法与新计算的沙瓦特指数对有、无雷暴天气的预示作用。结果表明:如果规定该指数小于零时有雷暴,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较好地减少雷暴漏报。文中还指出了应用该指数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3.
两层正压准平衡海洋模型的中纬度自由涡旋波动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具有瑞利摩擦且仅考虑大洋西海岸或同时考虑大洋东、西海岸的两层正压准平衡海洋模型,并做了解析求解,用以研究中纬度的自由涡旋波。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模型中该波动的解为波包。在仅考虑大洋西海岸时该波包的载频频率是连续谱;而同时考虑大洋东、西海岸时其为离散谱;且均有载频频率越高(周期越短)水平尺度越大的特点,对过分低频的波动,则会使准平衡的假定不再适用。模型中该波动波包载频的周期约在26天至24年。因考虑了摩擦,该波包的振幅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但摩擦系数的大小仅影响其衰减程度而不改变其空间结构,最终该波包振幅趋于0,故该两层正压海洋模型的解就趋于大气风场的强迫特解。模型中该波包的载频都是西传的;频率较高则西传较快,波包的特性和变形都很明显;频率低,则西传慢,其波形接近平面简谐波。在该两层正压模型中,该波动上层流场与正压模型中的流动类似,而下层海洋流动则其流速与上层海洋相同,而流向相反。该模型中该波动的性质是准平衡(准无辐散)的涡旋波,当摩擦不太大且其水平尺度在10km以上时,其性质则为准地转的Rossby波。  相似文献   
94.
利用温州市195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定义相当暴雨日数,分别分析了相当暴雨日数与汛期降水量和全年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并建立了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利用其线性关系作为预测汛期和年度降水量的参考,也可以依据长期降水趋势预报,发挥相当暴雨日数在短期预报中强降水预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南亚高压季节变化中的正斜压环流转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8~1997 年的 N C E P/ N C A R 再分析资料,采用将大气环流在垂直方向分解为正压和斜压环流两个分量的方法,讨论了南亚高压季节演变中的正斜压环流的转换特征。指出(1)夏季,南亚高压以斜压性为主,其斜压分量约占 70 % 的比重,冬季以正压性为主,其正压分量约占 70 % 的比重;(2)由冬季的正压性高压向夏季的斜压性高压的季节演变中,南亚高压是在其斜压分量环流的引导下移动的,即其斜压分量环流的变化超前于其自身的变化;(3)由夏季的斜压性高压向冬季的正压性高压的季节演变则相反,南亚高压是在其正压分量环流的引导下移动的。  相似文献   
96.
利用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数据、卫星云图及双偏振雷达等多源气象观测数据,对2021年8月16日和9月6日浙中两次短时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次短时暴雨均为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背景下的准正压型强对流天气,其触发系统为流场强迫的地面中尺度辐合中心/辐合线;从10 min雨量随时间表现可见,前者为持续时间约为0.5 h的类双峰型分布,后者则呈单峰型分布;两者都是受维持时间为2~3 h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影响,前者由多个中γ尺度对流云团先后影响造成,前后两个强降水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不同,后者是由单个中γ尺度对流云团引起,强降水时段与云顶黑体亮度温度(TBB)的低值区对应,呈现出低质心降水,降水效率高。  相似文献   
97.
Based on instability theory and some former studies, 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 data are analyzed to further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ENSO-related oceanic anomaly in the off-equatorial North Pacific Ocean before and after 1976.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after 1976 in the off-equatorial North Pacific Ocean, there is a larger area whe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baroclinic and/or barotropic instability are satisfied, which may help oceanic anomaly signals propagating in the form of Rossby waves to absorb energy from the mean currents so that they can grow and intensify. The baroclinic energy conversion rate in the North Pacific after 1976 is much higher than before 1976,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baroclinic instability has intensified since 1976. P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e instability analysis gives an explanation of the phenomena that the ENSO-related oceanic anomaly signal in the North Pacific has intensified since 1976.  相似文献   
98.
本模式是为“重庆雾客”课题而设计的,能够通报“雾害”形成的500hPa背景形势场的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它从转报、客观分析到数值预报完全自动化。可以投入业务使用。模式提供500hPa环流形势的24小时预报。预报域覆盖整个东亚地区。模式的差分方案采用准拉格朗日平流格式。时间步长取为半小时。通过1990年11月~12月60天的预报试验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准确地预报500hPa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99.
正压模式中大地形作用下的低频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遵涛  王树涛 《高原气象》1998,17(3):223-230
利用包含大地形和常数纬向基本气流的正压模式方程组,研究了大地形对低频波激发的作用,结果表明:起作用的地形因子主要是地形的最大高度和地形坡度,地形最大高度的作用主要是使Rossby波趋向低频,而地形坡度的作用主要是对Rossby波的稳定性决定作用。同时,适当地形坡度也可导致低频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
杜小玲  彭芳  吴古会  杨静 《高原气象》2013,32(3):728-738
利用NCEP/NCAR 1°×1°和2.5°×2.5°再分析资料、FY—2E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结合新型辐散方程,对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使贵州西部地区出现辐合增长,激发了该区域暴雨天气的产生;(2)能量锋生与垂直风切变的耦合强迫,促进了贵州西部地区辐合的持续增长,使暴雨得以维持;(3)对流层中低层湿位涡水平分量与垂直涡度耦合,其负值中心与地面强降水中心相对应,随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云团北侧出现了新生单体,第二轮暴雨随即发生并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