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580篇
地质学   841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动力扰动下太湖梅梁湾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盐释放通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扰动条件下太湖梅梁湾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盐通量.结果发现,水动力扰动对该通量的影响很大,在中等扰动强度下(水底波切应力为0.019N·m-2,相当于梅梁湾中部夏季盛行风-东南风风速5~7 m·s-1),TN,DTN和NH4+-N的通量分别为1.92×10-3,-1.81×10-4和5.28×10-4mg·m-2·s-1(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而TP,TDP和SRP的通量分别为5.69×10-4,1.68×10-4和-1.29×10-4mg·m-2·s-1.根据对气象资料的统计,夏季5~7 m·s-1东南风风速的最大持续时间为15h,以上述通量和风速持续时间进行计算,太湖底泥区域按水面积的47.45%,将分别有111tTN,32tNH4+-N,34tTP和10tTDP进入水体,可分别导致整个太湖水体中相应的平均浓度升高约0.025,0.007,0.007和0.002 mg·1-1.当扰动增大时(水底波切应力为0.217 N·m-2,相当于梅梁湾中部东南风速10~11 m·s-1),营养盐通量显著增加,其中TN,DTN和NH4+-N分别达1.16×10-2,6.76×10-3和1.14×10-2 mg·m-2·s-1,而TP通量亦大幅度上升,达到2.14×10-3 mg·m-2·s-1,上述通量的增加幅度均达到一个量级以上.但是,TDP的通量有所减小,其值为9.54×10-5 mg·m-2·s-1,而SRP虽然存在增加趋势,但其通量值却很小(5.42×10-5 mg·m-2·s-1).统计结果显示,太湖地区该风速的持续时间不超过5h.若以5h计,在上述强扰动情况下,营养盐释放量分别为232t TN,134.9t TDN,228t NH4+-N,42.7 t TP,2.0t TDP和1.1tSRP,水体中相应的平均浓度的升高量为0.050,0.029,0.049,0.009,0.0004和0.0002 mg·1-1.由此可见,在浅水湖泊中,动力扰动能造成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急骤升高,虽然在微扰动情况下,有些指标的释放通量出现负值(如DTN和SRP),水底沉积物表现为上述营养盐成分的汇集场所,但沉积物中大多数营养盐成分会随着底泥悬浮和水体-沉积物界面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进入水体,给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这也是浅水湖泊所具有的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综合物探方法在厚覆盖层地区勘查地下水源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郑热电厂水源地勘察中,利用地震勘探、直流电法与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成功地查清了厚覆盖层下的地质构造,圈定了含水岩溶带,确定了井位,解决了供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在时域中,磁源近区瞬变场的时间特性取决于场源所含低频谱的分数幂.对于磁感应强度Bz(t)∝∑iω3/2i,对于感应电势εz(t)∝∑iω5/2i.这表明,现有的瞬变电磁探测系统只适用于浅部勘查,对于大深度的勘查,需要研制超强能量且轻便化的场源(发送系统),同时完善超导磁强计(接收系统)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04.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用于深部勘探时,观测到的垂直磁场脉冲响应非常微弱,常伴有严重的干扰噪声,从噪声中提取反映深部地层的中、晚期磁场信号非常重要.为此提出将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应用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数据分析,并对西部某勘探区垂直磁场响应的迭前和迭后教据作多尺度分解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的结果表明:①小波分析对数据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垂直磁场响应的迭前和迭后记录在不同频段上的分布特征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②高频干扰主要反映于数据的分解细节,反映深部信息的中、晚期弱信号存在于分解概貌;③迭后记录加入随机噪声与不加入随机噪声的处理结果类似,而迭前记录则不同,迭前记录比迭后记录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并主要表现在早期.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深部勘探中,利用更多的迭前记录的小波分解概貌对资料处理的解释工作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老矿区面临着浅表矿资源日渐枯竭,接替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成为当前地质找矿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文章介绍了瞬变电磁法(TEM),尤其是近20年来TEM系统的主要进展,举例说明了TEM在国内外寻找深部隐伏矿中的应用效果.TEM以其探测深度大、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在围岩和矿体电导性差异较为明显的地区,如铜镍硫化物等矿区,有着极为良好的深部隐伏矿找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带通滤波方法,将FSU风应力资料分离成ENSO时间尺度上的分量及其剩余部分,将这两部分分别作用于模式海洋(2层热带太平洋区域模式),研究海洋对不同时间尺度大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尺管ENSO时间尺度上的风应力分量只占风应力扰动总方差的30%左右,它却能激发出全部异常风应力强迫海洋时所产生的El Nino/La Nina现象和十分相近的SSTA变化周期与振幅。而其余占总异常风应力方差60%以上的部分强迫海洋仅能产生振幅较小的海表温度异常,在非ENSO和ENSO时间尺度上的风应力强迫下,海洋中可产生相近振幅的Kelvin波,但SSTA振幅却存在显著差别,表明海洋对大气扰动信号的频率非常敏感,这里从理论上对该现象作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7.
β中尺度扰动的不稳定增长率分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连俊  张立凤 《气象科学》2002,22(3):273-278
本文采用线性化、无粘、绝热的 Boussinesq方程组 ,研究了 β中尺度波段的不稳定问题 ,讨论在不同理逊数下扰动的稳定性增长率分布。在不同的 Ri下 ,不稳定的出现对波长有选择性 ,在小 Ri 时 ,即 Ri<0 .95 ,β中尺度波段存在对称不稳定 ,Ri 数越小 ,对称不稳定的增长率越大 ,此外还存在横波型扰动的不稳定和斜交型扰动的不稳定。当 Ri 数增大时 ,Ri>1时对称不稳定已不存在 ,但其余两类不稳定仍存在 ,且在 β中尺度波段中较大尺度的扰动以横波型扰动的不稳定占优 ,而较小尺度的扰动以斜交型扰动的不稳定占优。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克服多项式逼近弹道扰动引力的缺点,根据有限元插值的原理,采用了对弹道周围空间区域进行有限元剖分的方法,利用剖分单元各顶点的扰动引力分量内插出弹道点对应的扰动引力分量值。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逼近算法能够快速精确可靠地逼近弹道扰动引力,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马刚  王强  邱崇践 《大气科学》2002,26(2):271-278
为了对黑河试验观测资料进行订正,利用一个一维边界层垂直扩散模式和以拟牛顿极小化算法为基础的最优化方法建立了一个变分同化系统,其中,目标函数相对于控制变量的梯度用扰动法求取.并利用模式资料和黑河试验若干时刻的观测资料进行了一些数值试验.试验证明,将初始场变量与模式误差系数同时作为控制变量加以调整,能够有效调整初始场观测资料.并且,用变分同化方法能够较线性插值(时间、空间)方法更有效、合理的修正黑河试验观测资料场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一次发生在中纬度夏季的深厚对流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引入一个较详细描述深厚对流状态下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对一个有限差分三维非静力弹性大气数值模式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天气雷达观测一致的结果.结果还显示,对于这次穿透高度超过了对流层顶的深厚对流过程,与高空斜压扰动有关的上对流层弱稳定热力层结对系统的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发现强烈的对流发展到对流层顶的高度时,受上曳体的驱动,在对流层顶附近的稳定层结中产生浮力性的扰动;它们与风切变相结合,进而对系统的水平移动产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