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7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对黑龙江省2005年7月20日的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和新一代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此次过程中回波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总结出对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的一些有指示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62.
通过个例分析,认为对于高影响低概率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明确环流形势,特别要注意天气图上微小变化及观测数据的突变,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抬升机制.然后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未来天气演变趋势;提出制作临近预报的思维过程.归纳总结出影响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要素变化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认为当地强降水天气过程和飚线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制作强降水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工具.  相似文献   
63.
卫星云图在短时降水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正本  赵守春 《气象》1998,24(2):31-33
  相似文献   
64.
对193-1987年五年4-9月逐日空资料等进行计算分析,用概率回归方法建立了内江,达县单站多因子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65.
三小时降水定量预报的雷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雷达气象方程,推导得出了雷达回波立体资料预报短时降水的数学模式。然后对其主要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在考虑数字化雷达回波立体资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模式进行了简化,最后通过格点应用,建立了有限区间短时面雨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66.
利用2010~2014年巴中区域自动站资料、高空实况资料、地面实况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分析了巴中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mm)的年际、月际、主要发生时间段和落区、强度特征以及短时强降水和海拔高度关系。研究并总结了巴中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影响系统、概念模型、物理量预警指标、雷达预警指标,为今后预警巴中短时强降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针对平桂管理区公会镇一移动通信基站及临近民居物遭受雷击的装,结合现在现场剩磁检测以及闪电定位系统检测资料,重点分析此次雷灾的原因,并对通信基站的整改提出意见以及临近家用电器设备防护防护办法.  相似文献   
68.
为了使雷电临近预警技术在雷电灾害防御业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电子系统的雷电灾害特点,在传统被动防雷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主动防雷技术,应用雷电临近预警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开发以B/S结构为架构的雷电临近预警应用系统。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4个无线电监测站的主动防雷应用效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预警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主动防雷技术是对被动防雷技术的一个较好的完善和补充。采用闪电数量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有效预警率为69%,采用预报评分方法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平均准确率为53%,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集中的区域预警效果较好,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零散的区域预警效果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9.
贵州山区短时强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贵州地区84站近5 a逐小时降水资料和安装在贵州山区高速公路沿线9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13年4—10月监测的1 min雨强与1 min能见度资料,分析贵州山区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不同类型降雨与能见度的关系及雨强与能见度的阀值。结果表明:贵州山区由于复杂的地形及独特气候背景短时强降雨与能见度的关系与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异,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关键是1 min雨强,同时雨雾、低云等因子也有明显影响;贵州山区降雨与能见度存在雨雾型、对流性降水型及对流性降水转雨雾型3种典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2011年7月26日石家庄市出现一次暴雨冰雹天气,其特点是500 h Pa及以上高空强冷空气导致高空形势在12 h内发生剧变,短波槽快速南下,致使探空观测和数值预报失灵。本文对其他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剧烈变化的天气有明显特征:卫星云图上河套北部逗点云系尾长而粗壮,有向南发展趋势,云系后部的暗区表明干冷空气侵入,与低层暖湿空气形成对流云,尾部断裂表明冷空气加速南下。单站要素变化显示,石家庄地面假相当位温比正常值高了8℃,出现异常不稳定能量。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内,能量中心假相当位温最高达到90℃以上,100 km内假相当位温温差超过25℃,最大降雨出现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内。雷达回波呈西南—东北带状排列,前部最大强度为65 d BZ,强回波前形成阵风锋,正负最大速度均超过20 m/s,飑线自西向东移动,它的移向和发展程度决定降雨和冰雹的路径和强度。石家庄市区风向转变和形成地面辐合线分别较降水起始时间提前21 min和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