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0篇
  免费   3231篇
  国内免费   4351篇
测绘学   665篇
大气科学   3213篇
地球物理   2649篇
地质学   8361篇
海洋学   2314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659篇
自然地理   1419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649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771篇
  2012年   871篇
  2011年   911篇
  2010年   874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86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许继军  杨大文  蔡治国  金勇 《水文》2008,28(1):32-37
长江三峡区间因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安全和运行调度的影响很大.本论文依据三峡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采用基于GIS的机理性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三峡区间入库洪水,以尽量减少洪水预报中的不确定性.利用近期建成的78个自动雨量站网监测的小时降雨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大多数洪水过程的模拟精度较好,但也有的模拟结果较差,其中降雨信息缺失是洪水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2.
海河流域水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伟东 《水文》2008,28(3):79-82
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海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海河流域1998~2006年降雨、供水和用水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从流域水循环角度对海河流域降雨、ET耗水(流域蒸腾蒸发)和入海水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南水北调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提出实现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调水量和节水规划分析,南水北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栽力,届时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恢复将成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两种随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在吉林西部的应用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忠平  卢文喜  龙玉桥  李平 《水文》2008,28(2):49-54
时间序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地下水资源模拟预测模型,为了对比二者的优缺点,本文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建模过程及其模拟精度.选择吉林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研究区,该区地下水资源在过去10年问由于长期超采而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相比ANN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建模过程更为简单,计算效率更高."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但改进ANN具有更高的拟舍精度.同时,两种模型预报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如继续按过去的开发模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还将持续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44.
笔者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在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深度D、~(18)O和T值的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来源.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为干旱地区地下水起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不是来自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而是地表水渗漏补给。(2)流域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分别接受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河水补给。(3)潜水和承压水的起源相同,属统一的地下水系统。(4)地下水径流表现为倾斜平原区径流强烈,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细土平原区地下水径流迟缓,地下水以垂直蒸发运动为主.径流方向与地表水流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河南汝州、鲁山一带罗圈组冰积层之上的东坡组以页岩、粉砂质页岩及粉砂岩为主.笔者发现了东坡组夹有白云岩透镜体及白云质粉砂岩、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具有与东坡组页岩不协调的软沉积变形.白云岩透镜体和白云质粉砂岩具有明显的δ^13C负偏.白云岩透镜体的δ^13C为-4.19‰~-6.18‰.白云质粉砂岩的δ^13C大部分为-2‰~-4‰之间.因此认为,东坡组的白云岩透镜体及白云质粉砂岩、砂岩与华南震旦纪盖帽白云岩及南华纪Sturtian冰期冰积层之上的碳酸盐丘和菱锰矿类似,为冰积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泄漏释放的CO2和海水中的Mg^2+发生快速反应快速沉淀而成的,即东坡组的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砂岩为冷泉成因.  相似文献   
46.
TCE(三氯乙烯)是一种工业中应用广泛的氯代溶剂,由于它的不合理使用使之成为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而对其最常见的净化处理方法是采用抽出处理技术.利用地下水三维教值模拟程序Visual Modflow对受TCE污染的某含水层净化恢复进行模拟研究, 通过对仅抽出处理与现场向含水层添加氧化剂的模拟比较,表明采用现场添加氧化刺NaMnO,4的处理效率要比不加任何试剂的处理效率高很多,同时采用Visual Modflow计算"引擎"的不同模块模拟时中表现了明显差异,说明模拟时应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块.最后通过不同井距模拟,获得了研究区在"五点式"井场布置条件下的最优井场抽注距离为25 m.  相似文献   
47.
采用密闭容器水热模拟实验方法,考察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对热模拟实验产物分析发现,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物质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氧化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8.
张立新  王睿 《贵州地质》2008,25(1):74-79
美国内华达州的金矿,最近被认为是富金的沉积喷流矿化作用形成的矿床,平均金品位为14g/t.典型的沉积喷流矿床发现于德国的Rammelsberg矿床(1g/t)、加拿大的Anvil地区矿床(0.7g/t) ,美国爱达荷州的Triumph矿床(2.2g/t).这些矿床特征显示盆地卤水可形成金矿床.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沉积喷流金矿床,代表了以前未被认识的包括大型Zn-Pb矿、中型的Zn-Pb-Ba(含Au)和重晶石的沉积喷流型矿床系列中的最后成员.矿物沉积、现代卤水和化学模拟的研究表明,沉积喷流型矿床中金属的比率和丰度的变化主要受硫的富集和氧化还原反应所控制.例如:金和钡溶解度在富H2S、贫SO2-4的流体中最高,然而碱金属溶解度在没有H2S存在时最高.化学模拟实验表明还原卤水在溶液温度为200℃时可以迁移1ppm的金(15wt% NaCl ,PH=5.5 ,H2S=0.01m).在卤水中H2S的含量主要受H2S的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的生产速率所控制,硫酸盐受流体中有机质和在沉积物中的Fe的硫化反应在液体中的迁移率所控制.因此,具有高有机碳和硫酸盐的沉积盆地形成的岩石中Fe含量低.碳酸盐岩和页岩,最有可能在能形成富金沉积喷流矿床的富含H2S的卤水环境中形成.由规模巨大的沉积喷流热水系统和盆地流体能够迁移金的证据提出了一种在沉积盆地中富集金的新机理,并为未来金的勘探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05年4~5月在黄海和长江口海域进行的春季底拖网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黄海中南部鯷鱼(Engraulis japonicus)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1)黄海中南部鯷鱼的食物组成为不同粒径的浮游动物、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uca)和仔稚鱼,其中以粒径为500-900μm的浮游动物为主,贡献比例占61%~84%;仔稚鱼贡献比例占16%~21%,较传统胃含物方法分析的结果小;(2)黄海中部海域鯷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平均值较南部海域高,原因可能与各海域的能量来源不同或存在微食物环有关,也可能与不同海域鯷鱼的能量转换途径不一样,即与食物链长短不一有关.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