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系统分析了甘肃祁连山地区7个氡台点短期异常映震情况。通过对该区数据特点的分析。数据的处理采用了一阶差分法,求出各个台点的月异常频次,如果异常后(包括异常出现的月份)3个月内出现地震,则认为异常与地震对应,否则为虚报。分析发现连城与古浪台对应率比较好,对应率都在50%以上,黄茂,矿物台最差,虚报率接近75%;漏报率都比较低,都在30%以下;异常频次值的大小与地震以及地震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异常与震中距也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72.
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转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走滑断裂控制着青藏高原的变形,众多学者通过阿尔金断裂来探索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变形过程。基于野外调查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知阿尔金断裂的滑动速率在肃北—疏勒河口段表现为三联点两侧的突降,祁连山西段的逆冲和走滑断裂吸收了阿尔金断裂的左旋位移。由于祁连山内部次级断裂活动性的增强,现存阿尔金断裂连续地表破裂终止于酒泉盆地西侧,但位于其东侧的断裂系仍属于阿尔金断裂。在Kohistan岛弧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青藏高原沿阿尔金断裂曾发生滑动速率近一致的侧向挤出,断裂两侧此时并未发生明显的隆起。随后东昆仑造山带和祁连山造山带的先后大规模隆升,高原的北东向挤出迅速减弱。阿尔金断裂北东向挤出能力与东昆仑造山带和祁连山造山带的隆起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673.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层状地貌时代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分布着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与主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它们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写为ESR)、热释光(Luminescgnce,简写为TL)、红外释光(Infra-red stimulated luminesomce,简写为IRSL)和^14C等绝对测年手段并结合区域对比的研究表明,该区山顶面形成于老第三纪,主夷平面形成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剥蚀面解体于1.4MaB.P.左右。其后金塔河流域发育5~6级阶地,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0.78Ma.B.P.、0.14MaB.P.、0.06MaB.P.、0.03MaB.P.和0.01MaB.P.。结合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发育特征以及邻区阶地的发育模式研究表明,它们应是构造隆升以及气候变化双重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74.
祁连山近45 a年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小明  魏锋  陆燕 《干旱气象》2006,24(3):35-41
利用祁连山地区17个测站1960~2004逐日降水资料,统计逐年不同量级的雨日数及年降水量,对年总降水量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年降水与不同量级雨日数的气候平均分布具有地理分布上的相似性。无论年降水还是不同量级的雨日数,同纬度地区西侧明显多于东侧,祁连山东段多于西段,等值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年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整体一致的变化特点,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的变化趋势。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出4个异常型,即祁连山西段北坡区、祁连山东段区、祁连山中西段南坡区,祁连山中段北坡区。近45 a,祁连山西段北坡区年代际变化幅度明显,其他各区年代际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小波分析发现,各区年降水周期变化并不一致,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年总降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75.
殷娜  邓淼  万飞  贾建鹏  纪同娟  程昊 《山西地震》2021,(2):21-26,43
2016年1月21日海原-祁连山断裂北侧发生MS6.4地震.诸多学者对其震源特征、孕震机制和发震构造等进行探讨,但仍存争议.该文综合区域构造活动特征、构造转换、地貌发育、历史地震以及现代地震活动性研究进展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门源MS6.4地震的孕震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动力学的大尺度特征探讨其新构造运动的意义.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676.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种优势植物,测定该其生物量和根际土壤养分,探究其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种优势植物间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差异显著(P<0.05),骆驼蓬总生物量最高,碱茅最低。多年生的骆驼蓬、碱茅、中华羊茅和冰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一年生的狗尾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上,不同植物间根冠比大小为:碱茅>冰草>中华羊茅>骆驼蓬>狗尾草。(2)5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植物根际间土壤碳氮比大小为碱茅>狗尾草>冰草>骆驼蓬>中华羊茅。(3)不同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及土壤养分变异性不一致,骆驼蓬、狗尾草和中华羊茅的根际土壤全钾与碱茅...  相似文献   
677.
祁连山云和空中水汽资源的季节分布与演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祁连山云和空中水汽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云量春季最多,夏季次之,低云量夏季最多,春季次之。近45年中的春季和夏季,总云量在减少,低云量在增加,对应降水也在增加;秋季三者都为减少趋势;冬季总云量和降水在增加,但低云却呈减少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总云和降水在夏季、秋季呈显著正相关,低云和降水在春季、夏季及秋季呈正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低云和降水在祁连山的中东段呈负相关,但通不过信度检验。空中水汽主要沿两条路径输送到祁连山,平均状况下祁连山存在较强的水汽辐合,且东段辐合(-0.1~-0.05 kg/(m2·s))强于中西段(-0.05~0 kg/(m2·s))。地中海、黑海、里海、咸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是祁连山的水汽输送源地,但各个季节又有所不同。祁连山区域的水汽收支表明,春季净水汽通量在1979年以后一直为正且呈增加趋势,夏季整个区域基本上是个“水汽汇”,秋季和冬季则一直为负。分析认为祁连山春、夏两季空中云水资源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78.
相似优先比法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地下水补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霞  陈建生 《湖泊科学》2006,18(4):407-413
位于中国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存在高大固定沙丘与湖泊共存的景观,湖泊中存在上升泉,且沙丘内部潮湿.沙漠以北的拐子湖和古日乃草原也有上升泉的出现.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的相似优先比法结合水化学因素对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地区不同地点的水样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祁连山上的冰川融水与沙漠湖泊及以北地区的地下水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679.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干旱风险升高,而对气候变化高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永登国家气象观测站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祁连山东段大气水汽和液态水的时空分布及不同性质降水前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受大气环流、地形、边界层及局地和区域天气气候条件等多因素影响,祁连山东段98%以上的水汽集中在6.0 km以下,大气水汽密度随高度下降,液态水含量则随高度先增后减。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密度及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大,且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出现高度有所降低。(2)水汽及液态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大气可降水量远大于冬季,夏季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及最大值出现高度均大于冬季。(3)水汽及液态水日变化明显,且存在季节差异。水汽日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谷值出现在清晨至中午;夏半年峰值及谷值出现时间较冬半年迟,且峰谷值变化幅度更大。液态水垂直伸展高度白天高于夜间,且夏半年垂直分布较冬半年深厚。(4)大气可降水量存在10~20 d和8 d左右的主周期,夏、秋季4~7 d和21~32 d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680.
利用褶积滤波法对山丹地电阻率进行去除降雨校正处理,再分别对原始数据和去降雨后数据在进行归一化月速率分析前作不同处理方式组合的结果进行映震效能统计,从而选出归一化速率分析前数据最优处理方式。结果显示,NS测道适用于去倾、去周期处理,EW测道和NW测道均适用于去周期处理,且去除降雨后各测道映震效能均优于去降雨前,说明降雨对山丹地电阻率异常提取有较大干扰。由于2022年祁连山地震带表现空前活跃,至8月逐渐恢复平静,因此选择2014~2022-08祁连山地震带及其附近中强地震活动前山丹地电阻率表现出的速率超限异常总结映震指标,利用2022-08~12山丹地电阻率的速率超限异常对逐渐平静的祁连山地震带地震危险性进行预测,分析山丹观测站附近地震活动水平是否真的降低,结果显示,山丹地电阻率观测值仍然存在速率超限异常,说明祁连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仍然存在,地震活动水平并未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