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利用前一年秋冬季500hPa气压场、海温场、海平面气压场,与典型年合成场计算相似指数。取典型年关键区因子建立预报模型等方法,提前4—6个月对我省夏季东西片旱涝趋势做出预测,试报7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西安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西安地区大雾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西安地区1961-2005年大雾日数和对应的相对湿度、气温.结果表明:西安大雾最多地区是西安城区,秋冬季是大雾的高发季节;西安城区和户县大雾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长安、蓝田大雾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西安冬季大雾变化最明显;西安大雾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西安大雾变化与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连阴雨(雪)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河南气象》2006,(1):63-63
汤阴县由于无霜期短,不能常规进行露地菜生产,因而蔬菜品种单调,数量也无法保证。近几年,温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增添了许多色彩。但是,连阴雨(雪)天气的侵扰,直接影响温棚蔬菜的生产,特别是秋冬季,损失更严重。汤阴县连阴雨(雪)天多发生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土壤湿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1200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湿度测定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南阳市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及与温度、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湿度无论是年均值或最小值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下降约0.4%;浅层湿度变化幅度小,深层变化幅度大.影响土壤湿度的气象因子中,气温与浅层土壤湿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深层土壤湿度呈明显正相关;各季土壤湿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二元回归方程都通过了F检验,其中春秋冬季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夏季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人群感冒发病率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群感冒发病率特征不同、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不同、气象条件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强冷空气活动对成人感冒影响显著,夏秋之交和秋冬之交为成人感冒高发期;婴幼儿对高温和寒冷气候的耐受性差,在盛夏和隆冬感冒高发;儿童感冒发病率特征晚春夏季与婴幼儿相同,秋冬季与成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秋冬季节转换期东亚环流变化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对秋冬季节转换前后大气环流特征及高低层季节转换的时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表面气温的季节性转变是东亚地区秋冬季节转换的信号,其剧烈的降温将快速引导环流形势向冬季型转变,一定强度的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建立亦是季节转换的指示器。从秋冬季节转换前后的环流形势对比来看,急流南撤至35°N以南、急流中心稳定移至西太平洋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中心退至西太平洋上空时间比较一致,可视为冬季环流建立的标志。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及江淮地区表面热通量的变化得知,秋冬季节,青藏高原地面对大气感热及潜热加热的急剧减少,远远超过了净长波辐射加热的增加,这种热量的减少使得离地最近的地面气温出现相应降温,在滞后表面加热突变后2~3候出现季节转换。由于感热的变化主要影响低层,高层对感热变化的响应主要是通过热力适应机制,导致高层的季节转换时间滞后于低层。而江淮流域地区地表潜热加热的急剧减少亦是大气环流改变的一个热力因素,可能是由于潜热加热到达一定的高度通过凝结加热的方式直接影响高层,所以高低层季节转换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广西秋冬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多种客观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近46年广西秋冬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ENSO事件为代表的赤道太平洋地区热力振荡是广西地区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是该区域秋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所谓空气湿度,是指空气干湿的程度,气象上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它的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空气越潮湿。它的大小取决于空气中含水量的多少。一般来说,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小,春夏季节湿度较大,上午和早晚的空气湿度较大,下午湿度较小。下雨时和下雨前后,空气湿度大;而久晴不雨的时候,空气湿度较小。科学研究表明,空气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引言在一年中,有的季节发生地震次数多,有的季节发生地震次数少。这个问题从上百年前就成为研究人员讨论的话题(Omori,1902;Mogi,1969;岡田,1982)。其中发现南海、峻河、相模海沟的海沟型地震的发震期明显向秋冬季节偏移(Ohtaka and Naka-hara,1999)。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清河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雾日数和2016—2020年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清河雾的年、季、月变化规律和各等级雾在一日中生消变化规律、持续时长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河雾日数呈缓慢增长趋势,线性趋势率为099 d/10 a,秋冬季雾占总雾日的82%,是雾的高发季节;秋冬季浓雾和强浓雾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强浓雾出现频次最多,累计时间最长,特强浓雾出现频次最少;秋冬季雾的生成时间主要分布在后半夜到清晨,其次是19—20时,11—17时较少有雾生成,消散时间主要在09—12时;雾的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清河秋冬季雾持续时长在5 h以下占比最多,占48%。通过分析秋冬季雾的能见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得出,能见度和相对湿度、10 min平均风速显著相关,当湿度大于90%时,10 min平均风速小于30 m/s时,更利于雾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