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温度和沙埋深度对砂生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沙地环境中,沙埋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砂生槐是西藏特有的沙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及拉萨河、年楚河等主要支流宽谷区。对砂生槐幼苗进行了控制沙埋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沙埋深度对砂生槐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沙埋深度显著影响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在15~30 ℃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15 ℃时,其种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值;砂生槐种子能在深度≤10 cm的沙埋中萌发,≤8 cm的沙埋中出苗,在此范围内,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逐渐降低。沙埋深度在植株高度的33%时,砂生槐幼苗能够存活,且总生物量大于未沙埋幼苗;当沙埋深度增至植株高度的66%时,砂生槐幼苗存活率降至43%,生长受到抑制;而当沙埋深度增至植株高度的100%和133%时,没有砂生槐幼苗存活。可见砂生槐植株在适应沙埋环境方面主要采用调整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82.
在二六七大队,有这样一个经营实体,它成立只有3年,人员、资金、项目极度缺乏,但产值增长率超过25%,利润增长率达200%,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该单位还连续三年被主管单位评为先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不得不令人称奇。这个经营实体就是二六七大队地质勘查院。  相似文献   
83.
光照、温度和盐分对囊果碱蓬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囊果碱蓬种子在3种光照、5个温度梯度和5个盐分梯度条件下萌发,测定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随NaCl浓度增高囊果碱蓬种子萌发率降低,直至为零。不同温度和盐分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囊果碱蓬种子萌发的影响都是极显著的。在最适温度时,种子耐盐临界值为488.89mmol/L,极限值为933.34mmol/L。  相似文献   
84.
低温处理对天然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牧草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处理和常温发芽方式进行发芽试验,分析低温处理对两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也加快了起始发芽时间。对于大针茅而言,低温处理和常温发芽的种子发芽势从开始发芽到最后都体现了由慢变快再变慢的趋势,温度处理对其发芽历期的影响不很明显。而克氏针茅低温处理和常温发芽的种子发芽势却体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经过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逐渐变慢,发芽历期长,常温发芽的种子发芽势逐渐变快,发芽历期短。  相似文献   
85.
高分辨率影像农田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河南省安阳市某地冬小麦长势良好的Quick Bird影像,首先应用数学形态学的开运算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将种植冬小麦的农田与反射率较高的空地、道路、农村居民地进行区分,人工选择并提取需要分析的农田区域,计算其边界并进行细化,最终提取农田边界信息。整体处理流程基于VC++6.0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86.
种子萌发是湿地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种子能否成功萌发对湿地植被的结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水文情势影响湿地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种苗更新过程。重点综述了不同水深、淹水持续时间和水位波动对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淹水影响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未来应加强野外条件下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特征研究,比较不同生境下同类物种的萌发规律,探究不同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特异性及内在机理,为湿地植被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在ERDAS软件中,通过数据导入、波段合成、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等处理,得到高质量的昆明地区2000年和2004年两时相遥感图像。用AOI种子扩展工具在图像上生成昆明市城区范围,做出城区扩展动态叠加图,并用测量工具测量统计得到:2004年昆明市城区面积已达180平方千米,而在2000年图像中这个数仅为130平方千米。在这四年内昆明市城区以年增长率1.64%的速度迅速扩展。且对比得出昆明市城区的扩展趋势,即城区主要向东南呈贡县方向,和东北金殿、松华坝水库方向发展,为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是对地观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遥感数据源之一,但是Landsat数据易受云及云影的影响,因此,在Landsat数据的应用中,云和云影的识别十分关键。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在其分发的最新的Landsat 8 数据中新增了一个质量评估(Quality Assessment)波段,能快速提供高精度的云掩膜,然而并不能识别云影。本文在Landsat 8 QA波段云识别基础上,对影像的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进行种子填充变换,提取影像中的潜在云影,采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识别影像中的水体,将水体从潜在云影中去除。利用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对云及云影相对位置的影响,对云和云影进行匹配,识别真实的云影。利用全球云和云影验证数据集对本文的云影识别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域云影识别精度达到87%以上。与Fmask云影检测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所需波段数更少,流程简单,简化了云高度估算和视角问题,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云影,对基于Landsat 8数据的定量分析或时序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9.
张秀红  刘纪平  陈迪  王勇 《测绘科学》2019,44(2):56-62,82
针对传统的空间索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及不同尺度居民地数据匹配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将道路网空间约束和种子树连接算法思想引入到多尺度居民地匹配中,以小比例尺道路网作为空间约束,构建道路网约束种子树索引,并依据同名要素粗匹配规则对居民地要素进行粗匹配。实验及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居民地要素匹配的效率,同时在道路网约束下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The origin of angiosperms has been tantalizing botanists for centuries. Despite the efforts of palaeobotanists, most of the pre-Cretaceous angiosperms are regarded either non-convincing or misdated. The applications of SEM and LM (light microscope) enable us to recognize a coalified fossil plant, Xingxueanthus sinensis gen. et sp. nov., from the Haifanggou Formation (Middle Jurassic, >160 Ma) in western Liaoning, China. Xingxueanthus is an “inflorescence” with more than 20 female units spirally arranged. Each female unit is situated in the axil of a bract. The female unit is composed of an ovule-container and a style-like projection at the top. There is a vertical column bearing several ovules in the ovule-container. The general morphology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Xingxueanthus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any known fossil and extant gymnosperms, and its structures are mo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giosperms. Xingxueanthus, if taken as a gymnosperm, would represent a new class, demonstrate an evolutionarily advanced status of ovule-protection in gymnosperms never seen before, an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angiospermy. Alternatively, if taken as an angiosperm, together with Schmeissneria, it would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Jurassic angiosperms, which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for a long time, and suggest a much earlier origin of angiospermy than currently accep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