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560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1825篇
海洋学   44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47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2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侯书贵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6,18(3):227-234
利用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坑和表层积雪样品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本区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冰芯记录的干扰。研究发现淋溶作用能够对数周至数月时间尺度的雪层记录产生“平滑”作用,但不会影响冰芯记录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2.
施雅风 《冰川冻土》1996,18(4):289-295
黄汲清院士是在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大师,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先驱者。他于1932 ̄1935年在瑞士完成博士论文期间,受到良好的冰川地质学训练。于1943 ̄1944年与合作者对天山南麓台兰河谷中游地质调查中,对冰碛与非冰碛沉积物进行仔细的正确的调查和精美的地质制图,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由此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进展,指出忽视古气候研究是工作中的重要缺  相似文献   
93.
王晓军 Llube.  A 《冰川冻土》1996,18(4):337-346
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一支深达91.64m的透底冰芯进行了详细的层位及冰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20m深度以内,很好地保存了原始沉积的特征,但在70 ̄80m深处还发现小密度的乳白色冰占优势的冰层,可能形成于小冰期,中层具有动力变质及再结晶作用共存及反复消长的结构特征(冰晶尺寸、气泡),未见单极大型组构,但出现弱竖环形组构,底层出现弱宝石状的多极大组构。  相似文献   
94.
马宗晋认为,岩石圈的西向漂移和地幔东向运动的定向性显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导向作用[1]。本文证明,地球自转中的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是产生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中国察尔汗钾盐矿床是在开发柴达木盆地进程中由筑路工人提供线索,1956年,化工部派员初步确定,1957年“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考查队”进行初步评价得以证实的。首次发现的钾盐是一种人工盐坑中新生的含钾光卤石矿物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辽宁宽甸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单斜辉石进行穆斯堡尔谱研究。应用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较合理地解释了单斜辉石的异常穆斯堡尔谱。结合XRD讨论了单斜辉石中Fe结构态的测定以及穆斯堡尔谱的可应用性。巨晶应结晶于相当氧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97.
李儒峰  刘本培 《地质学报》1996,70(4):342-350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麦粒链带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层序分析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测定,识别出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准层序,其可与北美中大陆同期地层中发现的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亚层序对比,是晚石炭世Gzhelian期存在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佐证。同时探讨了碳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沉积层序内碳同位素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
从末次冰盛期冰川规模探讨当时的气候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和现代气候条件下冰川特平衡与气候的关系。用冰川动力学方法估算出冰川达到末次冰盛期规模时的气候条件。依据末次冰盛期冰川面积,结合冰川平衡线高度和冰川体积综合分析,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应比现代低4.8℃左右,降水约只有现代的30%,但目前其它古气候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比现代低5.6℃左右,两者相差0.8℃,其原因可  相似文献   
99.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岗斑岩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富碱花花岗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Sr、S、Pb同位素的特征,指出富碱花岗斑岩侵入年代新,同其同位素年龄范围为35-52Ma,属于喜马拉雅期产物,岩石主要成分钾长石(35%-45%)、斜长石(15%±)、黑云母(10%±)和角闪石(5%±)。  相似文献   
100.
王宁练  薄健辰 《冰川冻土》1997,19(2):167-172
探讨山谷冰川稳定状态时积累区面积比率,即AAR值的大小,认为冰川物质平衡高程分布,平面形态及坡面坡度沿程变化形式是影响山谷冰川稳定态AAR值的主要因素,并 山谷冰川稳定态AAR值与物质平衡高程分布及平面形态之间的定量关系。山谷冰川适合于应用AR值法来研究古冰川的零平衡线高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