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受访嘉宾:吴建民【前情提要】自2011年2月起,环地中海的北非国家利比亚政治局势紧张,冲突不断。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设禁飞区。至19日,美、英、法等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其间,同属环地中海国家的西欧大国——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最先拉开了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序幕。平素并不热衷出战争风头的法国,在这次行动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并非偶然。为此,本刊对曾担任我国驻法大使的吴建民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希望吴建民先生为关注此事的读者们做一深层次解读。以下内容,由本刊记者根据吴建民先生的访谈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92.
本文利用观测资料、广西中尺度自动站资料及FNL资料,分析了2022年2月中下旬影响桂北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分析表明:(1)过程期间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盛发展,东移缓慢;脊前的强冷空气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交汇为此次低温雨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此次过程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低层强锋区稳定维持。(2)从降雨转为雨夹雪,温度垂直结构,逆温层的高度、厚度及强度、0度层的高度,近地面融化层的厚度、地面温度都有显著变化。(3)持续的中低层水汽输送和辐合利于冰冻雨雪天气的发生及维持(4)湿层厚度的变化对雨雪相态的转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鲇鱼"(1617)在江西引发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处于大陆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鞍型场中,系统稳定维持,移动非常缓慢,影响时间长.台风登陆后水汽输送通道仍然维持,低层一支由偏南风和偏东风汇合而成的低空急流,为台风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台风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台风本体降水.登陆后台风暖心结构逐渐遭到破坏,但台风中心附近仍维持上下一致的垂直正涡度柱结构,中低层正涡度区位于台风低压中心和台风北侧风向辐合带,辐合带附近不断有局地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同时,台风高层的气流辐散区与低层台风中心北侧的辐合带相互配合,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耦合的垂直环流结构.第二阶段台风与冷空气相结合形成的降水.因冷空气锋区南压而产生的锋生作用,一方面导致台风低压的不稳定能量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使得低层的动力抬升作用增强.台风影响期间,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增幅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4.
首先输入多条实际竖向地震记录,用时程分析考察了塔楼高度和连体跨度不同的多个算例。然后将其抽象成塔楼和连体桁架组成的双自由度体系,运用频域分析方法,得到竖向地震作用的变化规律:11随着桁架对塔楼频率比增加,连体地震放大作用越明显;2)当连体对塔楼质量比较小且两者频率比相近1,连体地震反应进一步加强。现行抗震规范的重力系数法提出的大跨度结构竖向地震的实用计算公式对于本文研究结构并不完全适用。提出考虑塔楼和桁架协同地震作用的实用算式,并对一个超高层工程实例进行竖向地震作用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5.
利用已建立的模拟层状云中催化剂扩散的三维时变烟团轨迹模式, 研究人工增雨撒播方法的有效性。根据1996-03-31-08 时实测常规气象资料和14 时飞机实际播撒参数, 对陕西省关中地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催化剂输送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 对不同的大气层结和扩散参数做了敏感性试验分析, 根据达到有效催化的浓度(10 个/L)标准, 初步分析撒播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1) 非均匀、非定常、非垂直撒播线源的催化剂输送扩散特征是, 浓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形类似于撒播线, 但更为复杂, 已不满足高斯分布; (2) 催化剂的扩散与湍流扩散系数、风场分布相对应, 水平扩散范围大于垂直扩散范围; (3) 大范围的撒播并不象人们期望的那么有效, 因为云中存在许多无催化剂影响的区域, 建议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设计撒播方案时, 应该科学慎重;(4) 催化剂的扩散对湍流扩散系数非常敏感, 建议模式中最好含有湍流预报项。  相似文献   
96.
李虎  张世群  饶杨莉 《测绘》2021,(5):200-203
我国西南区域地形复杂、云雪覆盖非常普遍,大部分地区难以利用传统航空摄影方式成图,长期以来对于云雪漏洞区域主要通过采购国外昂贵的立体卫星影像进行测绘.2020年资源三号03星在太原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首个国产立体测绘卫星星座组成,增强了立体卫星影像数据获取能力.本研究将资源三号03星及其附带的卫星测高数据作为数据源,...  相似文献   
97.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外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气水汽、云的分布特征、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及其影响因子等。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及东部水汽含量较中部高,背风坡水汽含量较迎风坡高,季风区及山脉地区云水资源高于盆地、沙漠上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对流层底部的水汽显著增多,其中夏季增加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西北部分地区云水路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呈现"东正西负"的东西向变化差异以及"北正南负"的反相位特征。大气环流、地表温度、下垫面地表特征等因子通过影响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汽输送及蒸散,进而改变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空中水资源的改变通过影响辐射收支、不同高度云量及第2次相变产生的云水含量进而对局地温度和降水产生影响。以往研究中,大部分主要针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平均状态的分布与变化特征,而与降水相关联的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目前仍不清楚,有待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8.
获取准确的云高及其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天气系统的演变以及改进气候模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设备观测云高的不确定性,将锋区要素不连续变化理论引入云高分析中,将云底部、云顶部大气的交界过渡带区域视为云锋区,研究探空、毫米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等不同类型设备观测要素在云锋区及云外环境大气的变化特征。对流云和层状云个例研究表明:在云锋区,温湿度及雷达反射率因子随高度的一阶、二阶导数均呈不连续现象(即一阶、二阶导数值在云内外和云锋区表现为不相等),风廓线雷达信噪比垂直梯度也出现突变,因此不同设备观测云高具有较好空间一致性,并得到云底和云顶高度的合理范围和相应判据;相对于层状云,对流云内外温度梯度差异以及云体内反射率因子二阶导数的脉动变化幅度均偏大,因此可作为区分二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
摄影测量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使得它成为测绘教学发展的重点,在教学中使用模拟摄影测量系统已经成为各高校的热门选择。本文对室内模拟摄影测量系统的整体使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本校室内模拟摄影测量实验数据对基于沙盘模型条件下的模拟摄影测量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GNSS辅助摄影测量是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使航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外方位元素的获取和空中三角测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对航摄分区和补摄、区域划分以及像控点布设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