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7篇
  免费   3294篇
  国内免费   3011篇
测绘学   4997篇
大气科学   5447篇
地球物理   3642篇
地质学   6676篇
海洋学   2258篇
天文学   535篇
综合类   3239篇
自然地理   1558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719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763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487篇
  2013年   1097篇
  2012年   1519篇
  2011年   1533篇
  2010年   1495篇
  2009年   1525篇
  2008年   1507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276篇
  2005年   1334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839篇
  2001年   731篇
  2000年   756篇
  1999年   551篇
  1998年   633篇
  1997年   523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Observation of fluid parcel pathways in the Kuroshio Stream revealed a striking crossstream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the Kuroshio‘‘ s meand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bserved pattern, a two-dimensional kinematic model of a meandering jet was developed which could b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amfunction patterns and fluid parcel trajectories. The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water exchanges between the Kuroshio water and its surrounding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uroshio‘‘s meanders involved the downstream speed,phase speed and the amplitude of other propagating wav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luid parcels could cross the meandering jet to and fro; and that the water exchanges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its surroundings increased with a) increasing meander amplitude, b) decreasing downstream speed, and c) increasing wave phase speed.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when the meandering jet was disturbed by other propagating waves, more effective water exchanges could be induced.  相似文献   
53.
应用Bien等人计算星表系统差的方法,计算了GC和SAOC星表相对于FK5星表的系统差。计算结果与GC经FK4得表作中间星表所得的结果作了比较;两比较的结果表明只要有较多的共同星,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将SAOC星表和AGK3,Perth70星表的系统差也进行比较,除近天极附近的区域外,所得结果一般都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4.
为了调查大气甲烷的区域分布,我们用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制成了一台连续测量系统。由于FID几乎对所有的烃类都敏感,故而让样气通过一个装有Pt催化剂的加热柱体以除去非甲烷烃,得到低达0.004×10^-6V的检出限和短达10s的响应时间。我们把该系统装配在汽车上,测量了两个典型源区-稻田和天然气田上大气甲烷的区域分布。在气田的实例中,我们依据所观测的甲烷柱剖面估算了甲烷的逸散率。  相似文献   
55.
利用 2 0 2个太阳附近疏散星团的视向速度和自行观测资料 ,对太阳的运动和银河系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中 ,距离在 0 .5kpc到 2kpc之间的 12 8个疏散星团对平均太阳运动分量的解算结果是 (u0 ,v0 ,w0 ) =(- 13.8± 1.4 ,- 5 .0± 1.6 ,- 11.6± 2 .9)km/s ;Oort常数和银河系径向运动参数的解算结果分别为 (A ,B) =(16 .9± 1.1,- 11.6± 2 .6 )km·s- 1·kpc- 1及 (C ,D) =(2 .5± 1.1,- 2 .1± 0 .9)km·s- 1·kpc- 1。  相似文献   
56.
市县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05,(8):62-64
杭州市下城区坚持“四个严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建章立制,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以体制调整为契机,对27项制度进行了修改,并装订成册下发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通过推行承诺服务制、首问责任制、AB岗、末位告诫、错案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7.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主渠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桥头堡".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土地信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对此,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以去年8月中央和省、市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把"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全力以赴,狠抓落实,较好地遏制了土地信访的高发态势,去省赴京越级信访明显减少.去年8月以来,土地信访量平均每月比7月份下降35.7%,土地信访形势开始好转.  相似文献   
58.
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S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周兵  秦建业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4):426-441,T001
本文收集了WWSSN台网和我国台网中13个地震台站的长周期地震记录,用140条10-90s瑞利波频散曲线和作者提出的Tarantola-Backus面波频散层析成象方法,作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速度反演,得出该地区岩石层速度结构的三维图象.结果表明,1.在10-110km深度范围内,速度结构出现与大地构造特征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四个构造单元:青藏块体、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2.高原内部,深度为10-70km内速度较低,莫霍界面呈不对称盆形分布,藏北那曲附近地壳厚度超过70km,高原边缘壳厚为45-50km,90-110km为高速异常,表明高原内部存在上地幔盖层.3.高原北部的班公湖断裂和东部的三江断裂系是该区重要的分界线,是岩石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接触部位,可能是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的缝合带.4.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内部速度分布不均匀,地壳厚度由北向南从45km加深到60km;在深度90-110km存在一低速层.5.塔里木地块内速度随深度均匀增加,从地壳到上地幔110km内没有发现低速层.地壳厚度约50km.  相似文献   
59.
《岩矿测试》2008,27(2):78
《岩矿测试》在线投稿审稿系统(http:∥ykcs.i3t.com.cn/)实施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专家网上审稿的办刊模式。该系统方便作者投稿、查询稿件进度;方便专家审稿;节省周期和节约成本。为使广大作者和审稿专家能尽快熟悉这种运作模式,有关事项如下。1作者网上投稿(1)点击“投稿人注册”,取得“用户名称”和“用户密码”。以后投稿或查稿时均用此用户名和密码。要求尽量详细填写相关信息。(2)输入“用户名称”和“密码”,选择身份“投稿人”,进入投稿系统,点击左侧“在线投稿”,选择“我要投稿”,阅读“投稿须知”,逐项填写稿件信息。点击“上传全文”,上传稿件的电子文档(Word或PDF格式,不超过5兆  相似文献   
60.
数字矿床模型(DDM)是传统矿床模型的数字化.本文论述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提出了其主要组成结构和建模关键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地质领域专家系统建立的经验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WebGIS)相结合,通过构建矿床模型知识库,建立数字矿床模型推理网络结构,并以斑岩型铜矿为例论述了建立数字矿床模型的系统过程.本文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