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10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6化工厂于1978年建厂,整个生产线的防雷设计不可能完全和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相符,本依据该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雷暴日数,存放的物品、生产工艺等特点,探讨了防雷电装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2.
概述了防雷装置常规安全检测中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3.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  张雅昕 《广西气象》2005,26(1):51-52,57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4.
关于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它产生的强大电流、磁场和磁辐射,不仅对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家用电器、各类建筑物、生产场所等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而且对人的生命也构成极大的威胁,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因此防雷减灾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5.
蒲广亮 《广东气象》2002,(Z2):30-31
随着高速公路网迅速发展,收费站、应急电话系统的防雷工作尤为突出.深圳机荷高速公路是连接深圳宝安机场与惠深高速公路的东西向交通干道之一.该路段穿山过水,地形复杂,处于强雷电多发区沿线易受直击雷侵袭.尤其是高速公路旁的应急报警电话亭防雷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在技术措施方面亦曾走过一段弯路.本文是机荷高速公路防雷工程的经验总结和体会.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弱电集中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勘察、防雷等级划分和计算以及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办法  相似文献   
57.
马红松 《山东气象》2001,21(2):42-43
通过全省防雷安全现状调查及典型雷害原因分析,指出强化防雷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全社会都应重视避雷设施安全检测及防雷评估的重要性,以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三十一条明确规定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 ,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这是法律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权力和义务 ,山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该也必须依法履行好这个职能。1 雷电灾害如猛虎 ,防雷减灾重泰山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 1 0种自然灾害之一 ,也是《气象法》中所涉及到的 1 1种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地球上每一时刻大约有 2 0 0 0个地点同时遭遇雷暴 ,平均…  相似文献   
59.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受雷击损害原因及侵入途径作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躲一分流一均压一屏蔽一接地”系统(A.D.B.S.G系统)作为防止雷电及雷击电磁脉冲(LEMP)危害和解决雷电磁兼容(EMC)性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60.
林松良 《气象科技》2001,29(3):40-41,64
结合绍兴市气象部门城市气象服务及雷电防护工作实践,阐述了建筑工程防雷、网络工程防雷和防雷装置年检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有关防雷法规在城市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提出建立区域性、高精度雷电预警、定位、监视系统是进一步完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和城市雷电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