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6篇
  免费   1679篇
  国内免费   2475篇
测绘学   846篇
大气科学   6987篇
地球物理   1354篇
地质学   2189篇
海洋学   838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广西自动气象站平行观测资料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2004年投入运行的39个自动气象站的自动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各个观测要素的质量评估,并对两种观测资料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2.
崔凤梅 《广西气象》2007,28(A02):172-174
通过对台山市气象站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E601B型与小型蒸发器一年蒸发量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小型蒸发量较大型蒸发量偏大的结论,并且分析了小型蒸发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李红莉  王叶红 《湖北气象》2007,26(3):211-216
利用变分方法反演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得到风矢量场。同时,利用MM5伴随模式同化系统,结合一次暴雨过程,设计四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变分方法反演的雷达资料的应用对于暴雨的分布预报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运用伴随方法同化雷达资料后可改善对暴雨中心的预报;对于各个物理量误差的减少,雷达资料的应用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风场作用较为明显;雷达资料的应用可加快伴随模式同化系统目标函数的收敛,得到最优初始场。  相似文献   
994.
四维变分方法反演低层风场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牟容  刘黎平  许小永  庄薇 《气象》2007,33(1):11-18
从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中反演出可靠的三维风场对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应用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将雷达直接观测的径向速度转换成台站预报员更为熟悉的风场结构,对识别中小尺度信息有很大帮助。为此该文对4DVAR同化技术在风场业务反演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利用广州、济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从是否加入云模式湿过程以及迭代次数、计算时间、背景场、初始场、分辨率和反演区域等方面对干模式的4DVAR系统进行了讨论,并从风场结构、均方根差别等方面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多种试验表明,干模式的4DVAR系统与湿的云模式反演结果差异不大。模式的初始场和背景场对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前一时次的反演结果作为背景场迭代15~20次的干模式结果可以很好地在业务上试运行,对台站预报员提高中小尺度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春季一次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动力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以及与降雪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5km以下始终维持一个较强的上升气流,是强降雪维持的基本动力条件;整层出现辐合上升运动,且强上升速度中心的高度随时间的演变逐渐下降,同时中高层出现强辐散下沉气流与之配合时,未来2小时将出现强降雪;降雪的强度与雷达探测范围内各高度层的辐舍、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辐合、辐散的增强与减弱时间早于降雪强度的增大和减小时间,这对预报降雪的生消、雪强的增大与减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台风海棠远距离暴雨中尺度系统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常规探空、加密地面资料、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05年7月22日台风海棠倒槽形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典型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过程。(2)倒槽东侧东南低空急流从低纬海上为大暴雨区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同时,在它的左前方成为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源地。(3)高层反气旋的增强,加强了高空的抽气效应,使辐合上升加强,暴雨增幅。(4)卫星云图上,团状的、密实的强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短时强暴雨的直接原因。(5)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场上,多条中尺度回波带的汇合使回波增强,暴雨增幅。(6)暴雨发生期间,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表现明显的水平风场的非均匀性,表现为中低层大范围强辐合风场;风向的垂直方向不连续性,主要表现在风的垂直切变大,风的垂直切变可以为对流云的发展提供动能,有利于大雷暴云的发展和暴雨的形成;逆风区多次出现在风速较大的入流区中并做气旋性旋转北上与正速度区合并,逆风区附近及所经途中出现强回波,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提出了一种中值滤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天气雷达回波图像处理方法,分别从目标回波的视觉角度和统计量的客观角度对处理后图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实现了去除回波图像中高斯和脉冲混合噪声的目的,有效的保留了回波图像边缘细节,视觉效果好,层次感较为丰富,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为自动识别回波种类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马骏  张平  罗慧敏 《山东气象》2007,27(1):32-33
介绍了省级自动站中心站的系统结构,通过对建设和运行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省级中心站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功能与联系以及日常维护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99.
监视分系统是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工具。该分系统针对业务流程和系统设备监视需求, 融合多年业务运行维护经验, 结合用户需求而开发。运行结果表明:该分系统监视内容全面, 软件运行稳定, 人机界面友好, 吸引了有关用户使用。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开发的背景、目的、系统结构和若干关键技术, 简述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多普勒雷达探测“艾利”台风风场不对称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8月25日, “艾利”台风在靠近我国台湾东北部海域后不同于正常路径, 先后发生两次左折, 先是西北转偏西, 再偏西转西南, 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通过“艾利”台风的雷达观测事实, 从单多普勒雷达和双多普勒雷达均发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方, 即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 进一步证明了“艾利”台风的风场分布遵循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 从位于台风不同象限的福州长乐和厦门两站雷达资料, 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和NCEP数值预报再分析资料都得到证实。研究表明, “艾利”台风处在大陆高压东南侧, 台风外围存在一支7 m/s左右的环境风场引导气流。因此, 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由环境风场和台风本身两方面共同造成的, 这种不对称分布有利于维持“艾利”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单部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同时探测到台风的西北、东北和西南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而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台风, 则可以同时探测到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根据风速极值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分布情况来预测台风的路径转折趋势, 因此重视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对于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