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8篇
  免费   1548篇
  国内免费   788篇
测绘学   607篇
大气科学   1025篇
地球物理   1049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1419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96篇
自然地理   35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Estimating overland flow erosion capacity using unit stream pow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il erosion caused by water flow is a complex problem. Both empirical and physically based approaches were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surface erosion rates. Their applications are mainly limited to experimental areas or laboratory studies. The maximum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verland flow can carry is not considered in most of the existing surface erosion models. The lack of erosion capacity limitation may cause over estimations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us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impact surface erosion capac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unit stream power is the most dominant factor for overland flow eros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 bounded regression formula is used to reflect the limits that sediment concentration cannot be less than zero nor greater than a maximum value. The coefficients used in the model are calibrated using published laboratory data. The computed results agree with laboratory data very well. A one dimensional overland flow diffusive wave model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veloped soil erosion equation to simulate fiel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using unit stream power as the dominant factor performs well for estimating overland flow eros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993.
主要研究武汉地区小当量爆破(即矿山爆破)事件与小震级(ML 2.0左右)地震事件的识别与判据.  相似文献   
994.
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多分量联合叠后逆时偏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可洋 《内陆地震》2009,23(4):455-460
为了更好地描述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特性,实现准确的波场成像,开展了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研究。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推导出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叠后逆时深度偏移方程,证明各向异性介质向各向同性介质转化的条件,并研究Thom son参数对弹性波场的影响,合成了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多分量零偏移距剖面,实现了多分量模拟记录联合叠后逆时偏移。计算结果表明,能够准确地实现多分量波场叠后逆时成像,使地质层位中的断层、断点等目标成像清晰准确,且偏移成像精度较高,因此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深度域偏移成像方法,可以指导实际天然地震资料和人工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995.
利用1993~2006年间的网格化高度计数据,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研究了北赤道流在表层分叉的变化规律.包括过去研究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一些较短周期的信号(6个月,4个月,3个月和2个月).除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局地的风应力旋度可能是控制分叉纬度变化的重要原因.计算的年平均分叉纬度约为13.3°N,1月份最北在14.0°N,7月份最南在12.5°N.分叉纬度的变化幅度为1.5°,这主要是来自年信号的贡献(1.2°)和半年信号的贡献(0.3°).  相似文献   
996.
西宁市区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宁市区67个钻孔剪切波速资料整理,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得到西宁市土层剪切波速Vs随土层埋深H的经验关系式,西宁市典型土类Vs与H的经验关系。并且通过实测剪切波速与预测剪切波速的对比,验证所得经验关系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7.
大型储液罐摩擦摆基底隔震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弹性钢制圆柱储液罐,基于Haroun-Housner模型,将连续流体质量等效为3种集中质量,分别为:对流质量、脉冲质量和刚性质量,与这些集中质量连接的相应刚度取值依赖于储罐壁和流体质量.在水平地震激励下,在储罐底部加摩擦单摆支座,给出了简化的液体 - 储罐-隔震支座的力学分析模型,建立了摩擦摆支座基底隔震体系的振动控制方程,并利用Newmark逐步积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摩擦摆支座基底隔震的储液罐地震反应,验证了FPB隔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格林函数的奇异性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林函数在解决电磁场和直流电场问题的积分方程法和边界单元法等方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格林函数时会遇到格林函数奇异性的问题,即其在源区域的内部,当场点和源点重合时,会碰到对格林函数为无穷大,积分为奇异积分.对于不同问题中遇到的不同形式的格林函数奇异性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于标量格林函数奇异性问题处理方法有:挖去法、级数展开法、绕开法和解析法等.对于并矢格林函数奇异性问题处理方法有:分量处理法、源并矢法和拟源并矢法等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方法新问题中的不同形式的格林函数的研究,提供了奇异性问题的处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滨州沿海蒸发量与海盐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盐生产主要依靠自然蒸发,蒸发量预报对海盐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1993—2007年滨州沿海蒸发量和海盐产量的分析,海盐产量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净蒸发量基本一致,净蒸发量是影响海盐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分析蒸发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月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经检验可作为蒸发量的一种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某矿发生特大顶板突水工作面的充水条件分析,认为工作面采动叠加影响,在顶板厚层砂岩中形成的离层积水,是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采用经验类比法和当量流径法,基于工作面涌水量值为正常涌水量与离层裂隙积水引起的涌水量之和,提出了涌水量预计计算理论公式,预计了该工作面未采区段恢复生产的涌水量大小。经实际开采检验,该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