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钱平  姜德中 《海洋预报》1993,10(2):65-70
本文给出了第五次南极考察(首次东南极考察)赴航(1988年11月20日至1988年12月23日),第六次南极考察返航(1990年3月1日至4月28日)及首次东南极大洋调查(1990年2刀16日至2月21日)航线主要天气、天气过程及其预报方法。同时利用卫星云图、天气图及实测资料对航线气象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南大洋气旋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从中得出了一些对航线天气分析及预报有益的结果,对今后南极考察航线天气保障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62.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563.
姜德中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33-39
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首次气象考察,主要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日常气象预报,海冰分布及海冰厚度测量等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的项目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云量、风向风速等。我们将地面观测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邻近的外国站多年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89年中山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的特点 利用中山站当时现有的仪器设备,逐日接收了由苏联青年站播发的地面传真天气图,高空50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等资料。首次开展了中山站地区夏、冬两季天气预报。并总结分析了西风带中极地气旋影响中山站时的路径特点,初步探讨了东南极下降风的发生及其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些资料对从事南极考察的气象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4.
会议预告     
  相似文献   
565.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4月25-2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国内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30日至5月2日组织了4个野外考察小组,分别对武当山、三峡、神农架、庐山的地质进行了考察。会议交流分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孙枢、裴荣富、於崇文、张本仁、贾承造、翟裕生、谢先德、刘嘉麒8位院士在主会场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566.
最近,笔者有机会对红河平原煤田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对该煤田的基本地质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开发该煤田的浅见,希望对积极参与能源资源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之企业,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67.
秦翔 《冰川冻土》2003,25(4):477-478
Grove山地区(73~76°E,72°~73°S)位于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腹地,距中山站400~500km,面积约3200km2.该地区地形复杂,地势以东南高,西北低,相对高差约1200m,其间散布大小冰原岛峰64座[1].  相似文献   
568.
5·12汶川地震及其山地所科技抗震救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05-12 T14:28汶川突发8.0级大地震,针对地震引发的山地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山地所急聚科研有生力量,发挥本所的学科优势,在抗震救灾科研第一线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69.
我国规范液化分析方法的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铭  孙锐 《岩土力学》2011,32(Z2):351-358
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形势、液化震害潜在威胁以及震害防御工作现状,阐明了我国发展液化分析方法的客观需求,简要评述了我国规范中现有液化判别方法,总结了我国近来两次大地震液化考察经验,提出了与规范修订相关的研究设想。通过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大陆地震重点监视区与第四纪沉积分布性态分析,说明了我国发展液化分析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2003年新疆巴楚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液化震害考察结果,比较我国规范现状,提出了与未来规范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的10个研究课题,包括:液化对设计谱的影响、 特殊土类液化判定标准、区域性的液化判别标准、场地液化概率评价、基于液化土层PGD的结构物损害估计、液化引起地裂缝的生成条件、基于剪切波速的液化判别方法、VI度区内场地液化及危害性判定、深层土液化判定以及场地液化的现场判定和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570.
马丽 《中国地名》2009,(11):47-49
中国南极科考创下多项新纪录 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海军政委李耀文、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