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济海藻的病害一直是海藻人工栽培的一大障碍,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藻类病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病原鉴定,而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海区微环境增加了病原分离和鉴定的难度。本文综述了经济海藻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的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病原的鉴定、检测和防治方法,并对未来我国海藻病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藻类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安岳毗卢洞是宋代四川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对研究巴蜀石刻历史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年代久远,石窟渗水病害以及由于渗水衍生的其他病害不同程度地对文物造成了破坏,渗水病害是石雕岩体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研究毗卢洞石窟水害成因,基于水文地质勘察成果,排除支持毛细水对石窟的影响,并结合地面径流、包气带水、凝结水和悬挂毛细水等影响因素,研究大气降水的周期变化和水汽-凝结水的循环交替变化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对石窟的影响,探究毗卢洞石窟水害成因模式。结果显示:石窟渗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空气中的水汽。大气降水到达地表后,部分由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孔隙进入岩体形成包气带水,部分在雨强条件合适时形成地面径流,其具有周期变化的特点。大气降水的周期变化和水汽-冷凝水的循环交替带来的不稳定,加速了石窟水害的发生。研究成果可以为石窟寺水患防治和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23.
水工隧洞是水利枢纽的核心组成,担负着输水、发电、灌溉等重要任务。由于内部水流运行期呈现高流速、脉动性特点,往往造成表层混凝土开裂、剥蚀、渗漏等病害,若不及时监测维护,会严重影响隧洞正常的输水能力,并恶化后端机组工作状况。为了系统说明无人潜航器在引水隧洞质量检查中的应用,文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4#引水隧洞为例,从技术思路、检查方法、成果分析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无人潜航器检测的关键技术和病害识别方法,同时为工程后期隐患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浅谈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发展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业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海洋自然鱼类资源日趋衰退,所以水产养殖业在全国沿海得到了迅猛发展,致使中国的近海内湾海域已处于高度的饱和状态,不少内湾海域已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病害频发,产量下滑,效益降低,严重制约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湾外广阔的深海水域资源受环境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长期处于荒废闲置状态。  相似文献   
25.
The Liangshui Natural Reserv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authors collected the samples of forest litter (Tilia amurensis, Fraxinus mandshurica, Pinus koraiensis, Acer mono, Betula costata, and mixed litter), soil in humus horizon (0--5cm) and soil horizon (5-20cm), and soil macrofauna (Oligochaeta, Geophiloporpha and Juliformia) from 2001 to 2002. The role of soil macrofauna in the material cycle was analyz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macro-element contents among various parts of the subsystems and using enrichment index (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ynamic changes of various litters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 contents of Fe in each kind of litter increase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 in the study period. The changes of macro-element contents are greater in the broad-leaf litter than in the coniferous litter, and the mixed litter is in the middle level, b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contents of Mg and Fe in humus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oil, but the contents of Ca in soil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humu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macro-element contents in soil and soil fauna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in litter. The diplopod presented obvious enrichment of Ca and Mg (E1〉1), but i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enrich Fe. Earthworm has a stronger enrichment ability of Fe than diplopod and scolopendra, but E1〈1. Soil fauna can mak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material cycle of the subsystems.  相似文献   
26.
贝类病害学研究进展:Ⅰ.贝类微生物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贝类各种微生物病的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目前国内外贝类病害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北黄海菲律宾蛤仔帕金虫流行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0年7-11月,对我国北黄海沿岸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大规模死亡进行了研究,并对病害暴发与温度、盐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利用FTM培养和组织切片方法对病害流行海域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蛤仔体内寄生了大量病原帕金虫Perkinsus sp,感染率为20%-100%,感染强度为3-3 565 936cell/ind或2-1 670 615cell/g组织.感染强度与蛤仔大小有关,个体越小,感染程度越轻.经感染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帕金虫大量繁殖是引起蛤仔大规模死亡的原因.病害始于7月下旬,止于10月下旬;最初暴发于庄河栗子房海域,尔后逐渐向东西两侧海域蔓延.病害暴发时机主要受温度影响,高于20℃易于暴发帕金虫病害;流行范围主要受盐度影响,盐度为20-32海域适宜帕金虫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28.
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网箱养殖的石斑Epinephyelussp.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菌——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本文报道该病原菌的分离、形态、毒力、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毒力较强,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9.
随着地铁的不断建设与投入使用,我国正在逐步进入地铁运营养护期,地铁病害检测与运营养护也逐渐得到重视。随着地铁运营年限的增加,病害也呈现加重趋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隧道病害全面信息,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地铁隧道病害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病害形成机理,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地铁隧道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所获得的水平收敛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病害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周边水文地质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隧道病害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且病害严重区与隧道周边水文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果为隧道病害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认识病害分布规律及后期病害治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0.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以其快速、无损和高分辨率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地下病害体的排查应用.针对传统时域单主频天线GPR在勘探深度和分辨率上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主频高动态GPR检测系统的道路地下病害检测方法,通过二维正演,模拟道路地下典型病害体的电磁响应,获得病害体的典型GPR特征图谱,为实际病害的客观判读和科学解译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某区道路地下病害的实测GPR数据为例,给出了双主频高动态GPR采集的参数设置及数据分析流程.钻探验证结果表明,高频回波信号对浅部薄层具有较高分辨率,能较清晰地识别3 m以上浅部病害体,低频回波信号具有较高信噪比,能有效识别3 m以下深部病害体,兼顾了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的双主频GPR检测系统,能较好地识别地下病害类型、位置、埋深及影响范围,可为城市道路病害排查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